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一百六

《卷一百六》[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欽定四庫全書
2 魏書卷一百六上
3 齊     魏    收    撰志第五
4 地形二上
5 夏書禹貢周氏職方中畫九州外薄四海析其物土制其疆域此蓋王者之規摹也戰國分幷秦吞海內割裂都邑混一華夷漢興即其郡縣因而増廣班固考地理馬彪志郡國魏世三分晉又一統地道所載又其次也自劉淵石勒傾覆神州僭逆相仍五方淆亂隨所跨擅長更相侵食彼此不恒犬牙未足論繡錯莫能比魏定燕趙遂荒九服夷翦逋偽一國一家遺之度外吳蜀而已正光已前時惟全盛戸口之數比夫晉之太康倍而已矣孝昌之際亂離尤甚恒代而北盡為邱墟崤潼已西煙火斷絶齊方全趙死於亂麻於是生民耗減且將大半永安末年胡賊入洛官司文簿散棄者多往時編戶全無追訪今錄武定之世以為志焉州郡剏改隨而注之不知則闕內史及相仍代相汾魏自明莊宼難紛糾攻伐既廣啓土逾衆王公錫社一地累封不可備舉故總以為郡其淪陷諸州戶據永熙綰籍無者不錄焉
6 司州治鄴城魏武帝國於此太祖天興四年置相州天平元年遷都改領郡十二   縣六十五
7 戸三十七萬一千六百七十五
8 口一百四十五萬九千八百三十五
9 魏尹故魏郡漢高祖置二漢屬冀州晉屬司州天興中屬相州天平初改為尹領縣十三
10 戸一十二萬二千六百一十三
11 口四十三萬八千二十四
12 二漢晉屬天平初併蕩隂安陽屬之蕩隂太和中置關今罷有西門豹祠武城牖里城蕩城石竇堰有南部右部西部天平中決漳水為萬金渠今世號天平渠臨漳天平初分鄴併內黄斥邱肥鄉置有鼓山肥鄉城邯鄲城斥邱城列人城鸕鷀陂林臺澤有左部東部北部尉繁陽二漢屬晉屬頓邱真君六年併頓邱太和十九年復天平二年屬治繁陽城列人前漢屬廣平後漢屬晉屬廣平天平初屬昌樂太和二十一年分魏置永安元年置郡天平中罷郡復有昌城武安二漢屬晉屬廣平天平初屬臨水晉屬廣平真君六年併鄴太和二十一年復屬二漢晉屬平邑天平二年分元城置易陽二漢屬趙國晉屬廣平天平初屬有易陽城元城二漢屬晉屬陽平天平初屬有沙鹿山斥章前漢屬廣平後漢屬鉅鹿晉屬廣平真君三年併列人太和二十年復天平初屬貴鄉天平二年分館陶置治趙城有東中郎將治有空陵城關城陽平郡魏文帝黃初二年分魏置治館陶城領縣八
13 戸四萬七千四百四十四
14 口十六萬二千七十五
15 館陶二漢屬魏郡晉屬有館陶城清淵二漢屬郡晉屬有清淵城樂平二漢屬東郡晉屬前漢清縣後漢章帝更名治樂平城發干二漢屬東郡晉屬有發干城臨清太和二十一年置武城永安中置天平元年罷二年復有武城武陽二漢晉屬東郡曰東武陽後改屬陽平二漢屬東郡晉屬永嘉後併樂平太和二十一年復屬有陽平城崗城趙簡子陵武溝水白馬淵廣平郡漢武帝為平于國宣帝改為廣平國後漢建武中省屬鉅鹿魏文帝黃初二年復改治曲梁城領縣六
16 戸二萬三千七百五十
17 口十萬三千四百三
18 平恩二漢屬魏郡晉屬治平恩城有康臺澤曲安景明中分平恩置治曲安城邯戰二漢屬趙國晉屬後屬魏真君六年屬有紫山廣平前漢屬後漢屬鉅鹿晉屬後罷太和二十年復治廣平城曲梁前漢屬後漢屬魏晉屬廣年前漢屬後漢屬鉅鹿晉屬永嘉後廢太和二十年復治廣年城汲郡晉武帝置治城頭
19 領縣六
20 戸二萬九千八百八十三
21 口十萬二千九百九十七
22 北修武孝昌中分南修武置治清陽城有清陽泉馬泉丁公神育河陶河熨斗泉覆釡山五里泉七里熨馬鳴泉重泉郡戒安陽城南修武二漢屬河內晉屬有黃家吳城宜陽城二漢屬河內晉屬後罷太和十二年復治汲城有比干墓太公廟陳城興和二年恒農人率戸歸國仍置義州於城中朝歌二漢屬河內晉屬有朝歌城崔方城大方山淇水白溝水天井溝苑城新城伏羲祠山陽二漢晉屬河內後屬有沁陽城南北二武陽城孝景二年置郡初治其城後移治山陽城尋罷獲嘉二漢屬河內晉屬後省太和二十三年復治新洛城有獲嘉城廣宗郡太和十一年立尋罷孝昌中復領縣三
23 戸一萬三千二百六十二
24 口五萬五千八百九十七
25 廣宗後漢屬鉅鹿晉屬安平中興中立南北廣宗尋罷後屬有廣宗城建始城建徳城武強真君三年併信都太和二十一年復有武城後漢晉屬安平真君二年併南宮後復屬東郡秦置治滑臺城晉改為濮陽後復天興中置兗州太和十八年改領縣七
26 戸三萬五百二十一
27 口十萬七千七百一十七
28 東燕二漢屬晉屬濮陽後屬有燕城堯祠伍子胥祠平昌孝昌二年分白馬置治平昌城白馬二漢屬晉屬濮陽後屬有朝溝白馬樊城凡豪城涼城有源城南中城西王母祠酸棗二漢晉屬陳留後屬有酸棗城肺山白涉淵望氣臺五馬淵長垣二漢晉屬陳留後屬真君八年併外黃景明三年復有平邱城匡城蒲城子路祠長垣城衛靈公祠龍城長樂武泰初分涼城置有盤北廣平郡永安中分廣平置
29 領縣三
30 戸一萬六千六百九十一
31 口九萬一千一百四十八
32 南和前漢屬廣平後漢屬鉅鹿晉屬後併任太和二十年復有左陽亭沙陵南和城一名嘉和城安豐城前漢屬廣平後漢屬鉅鹿晉屬有廣平鄉城宛鄉城豐城張相祠襄國秦為信都項羽更名二漢屬趙國晉屬後併任太和二十年復有襄國城林慮郡永安元年置
33 領縣四
34 戸一萬三千八百二十一
35 口五萬二千三百七十二
36 林慮二漢屬河內晉屬汲郡前漢名隆慮後漢避殤帝名改焉真君六年併鄴太和二十一年復有陵陽河東流為垣臨淇天平初分朝歌林慮共縣置有王莾嶺源河東流為淇有黎川祜柏嶺黎城淇城二漢屬河內晉屬汲天平中屬有星城几城卓水陂栢門山桓門水南流名大清水有檐山白鹿山魏徳天平二年分朝歌置有累山冷泉頓邱郡晉武帝置
37 領縣四
38 戸一萬七千一十二
39 口八萬七千六十三
40 頓丘太和中併汲郡餘民在畿外者景明中置有魚陽澤帝顓頊冢帝嚳冡衛國二漢屬東郡晉屬漢曰觀後漢光武改有衛國城衛康叔冢子路冢蒯聵冢孔悝冢衛輒冢衛靈公冢武鄉城臨黃真君三年併衛國太和十九年復有宮城黃城衛新臺昌鄉水陰安二漢屬魏郡晉屬真君三年併衛國太和十九年復有陰安城審食其冢濮陽郡晉置天興中屬兗州太和十一年屬齊州孝昌末又屬西兗天平初屬領縣四
41 戸一萬八千六百六十四
42 口五萬五千五百一十二
43 廩丘前漢屬東郡後漢屬濟陰晉屬有羊角哀左伯桃冢管公明冢濮陽二漢屬東郡晉屬城陽二漢晉屬濟隂後屬有瓠子河雷澤鄄城二漢屬濟隂晉屬黎陽郡孝昌中分汲郡置治黎陽城領縣三
44 戸一萬一千九百八十
45 口五萬四百五十七
46 黎陽二漢晉屬魏郡後罷孝昌中復屬有黎陽山東黎永安元年分黎陽置頓丘二漢屬東郡晉屬頓丘太和十八年屬汲後屬永安元年分入內黄天平中罷清河郡漢高帝置
47 領縣四
48 戸二萬六千三十三
49 口十二萬三千六百七十
50 清河二漢晉屬前漢曰厝後漢安帝改為甘陵晉改有河城貝丘二漢晉屬侯城太和十三年置有侯城武城二漢晉曰東武城屬後改有武城有闇閤定州太祖皇始二年置安州天興三年改領郡五   縣二十四
51 戶一十七萬七千五百一
52 口八十三萬四千二百七十四
53 中山郡漢高帝置景帝三年改為國後改領縣七
54 戶五萬二千五百九十二
55 口二十五萬五千二百四十一
56 盧奴州郡治二漢屬世祖神䴥中置新城宮有焉卿城樂陽城上曲陽前漢屬常山後漢屬晉屬常山真君七年併新市景明元年復屬有闕樂城有恒山嘉山黒山堯山黃山魏昌二漢晉屬前漢曰苦陘後漢章帝改為漢昌魏文帝改有魏昌城安城新市二漢晉屬有藺相如冢羲臺城新市城毋極二漢屬晉罷太和十二年復治毋極城有新城亷臺安喜二漢晉屬前漢曰安險後漢章帝改有天井澤安喜城趙堯祠二漢晉屬有左人城寡婦城唐水狼山祠常山郡漢髙帝置曰恒山郡文帝諱恒改為常山後漢建武中省真定郡屬焉孝章建初中為淮陽永元二年復
57 領縣七
58 戸五萬六千八百九十
59 口二十四萬八千六百二十二
60 九門二漢晉屬有常山城九門城有安樂壘燕趙神受陽壘明臺神真定前漢屬真定國後漢晉屬故東垣漢髙帝十一年改有趙朔祠行唐二漢晉曰南行唐屬後改太和十四年置唐郡二十一年罷郡立熙平中移犢乾城治唐城蒲吾二漢晉屬有嘉陽城靈壽二漢晉屬有所山西王母祠慈水井陘二漢晉屬有回星城石邑前漢屬後漢罷晉復屬有石邑城鉅鹿郡秦置後漢建武中省廣平國屬焉領縣三
61 戸二萬七千一百七十二
62 口一十三萬二百三十九
63 曲陽二漢晉屬趙國曰下曲陽後改有臨平城真鄉城曲郷城有堯祠青丘槀城前漢屬真定後漢屬晉罷太和十二年復有肥壘二漢晉屬有鄡城安定城有西門趙君神有青丘牛丘黃丘馳丘靈丘
64 博陵郡漢桓帝立
65 領縣四
66 戸二萬七千八百一十二
67 口一十三萬五千七
68 饒陽前漢屬涿後漢屬安平晉屬有魯口城博陵城三良神饒陽城安平前漢屬涿後漢屬安平晉屬治安平城有樓女貴人神深澤前漢屬涿後漢屬安平晉屬二漢晉曰南深澤後改有女媧神祠安國二漢屬中山晉屬真君七年併深澤景明二年復有鹽石淵安國城北平郡孝昌中分中山置治北平城領縣三
69 戸一萬三千三十四
70 口六萬五千一百二
71 蒲陰二漢晉屬中山前漢曰曲逆章帝改名有蒲陰城安國城安陽赤泉神北平二漢晉屬中山有北平城木門城望都二漢晉屬中山有髙昌城朝陽城伊祁山有堯神孫山冀州後漢治髙邑袁紹曹操為冀州治鄴魏晉治信都晉世邵續治厭次慕容垂治信都皇始二年平信都仍置
72 領郡四   縣二十一
73 戸一十二萬五千六百四十六
74 口四十六萬六千六百一
75 長樂郡漢髙帝置為信都郡景帝二年為廣川國明帝更名樂成安帝改曰安平晉改領縣八
76 戸三萬五千六百八十三
77 口十四萬三千一百四十五
78 堂陽前漢屬鉅鹿後漢晉屬安平國後屬有荊邱棗強前漢屬清河後漢罷晉復屬廣川神瑞二年併廣川太和二十二年後屬有煑棗城扶桞前漢屬後漢晉屬安平國真君三年併堂陽景明元年復索盧晉屬廣川神瑞二年併廣川太和二十二年復屬有索盧城廣川前漢屬後漢屬清河晉屬廣川後屬南宮前漢屬後漢晉屬安平後屬信都二漢晉屬有武陽城安城辟陽城下博二漢晉屬
79 渤海郡漢髙帝置世祖初改為滄水郡太和二十一年復領縣四
80 戶三萬七千九百七十二
81 口一十四萬四百八十二
82 南皮二漢晉屬有渤海城東光二漢晉屬前漢晉屬號修後改有董仲舒祠安陵晉置渤屬
83 武邑郡晉武帝置
84 領縣五
85 戶二萬九千七百七十五
86 口一十四萬四千五百七十九
87 武遂前漢屬河間後漢晉屬安平後屬阜城前漢屬渤海後漢屬安平晉屬渤海後屬有弓高城灌津前漢屬信都後漢晉屬安平後屬有竇氏冢武邑前漢屬信都後漢晉屬安平後屬武強神光二年併武邑太和十八年復有武強淵安徳郡太和中置尋併渤海中興中復領縣四
88 戶二萬二千二百一十六
89 口六萬八千三百九十六
90 平原二漢晉屬真君三年併鬲太和二十一年復屬渤海後屬安徳二漢晉屬平原後屬渤海後屬繹幕二漢晉屬清河真君三年併武城太和二十一年復後屬二漢晉屬平原後屬渤海後屬治臨齊城
91 并州漢晉治晉陽晉末治臺壁後治晉陽皇始元年平仍置領郡五   縣二十六
92 戶一十萬七千九百八十三
93 口四十八萬二千一百四十
94 太原郡
95 領縣十
96 戶四萬五千六
97 口二十萬七千五百七十八
98 晉陽二漢晉屬真君九年罷榆次屬焉有介子推祠西南有懸甕山一名龍山晉水所出東入汾有晉王祠梗陽城同過水出木𤓰嶺一出沾嶺一出大亷山一出原過祠下五水合道故曰同過西南入汾出帝永昌中覇朝置大丞相府武定初齊獻武王止置晉陽宮二漢晉屬有祁城祁奚墓周黨冡太谷水趙襄子城榆次二漢晉屬真君九年併晉陽景明元年復有鹿臺山祠長寜水西北合同過中都二漢晉屬有榆次城夀陽城平譚城原過祠早山二漢晉屬後罷太和十九年復有中都有鄔城太岳山慮水入區夷澤平遙二漢晉為平陶屬後改有京𨹧城平遙城過山二漢屬上黨晉屬樂平真君九年罷樂平郡屬焉有夾山豫水出得車嶺西北入汾有汾陽追城受陽晉屬樂平真君九年罷樂平屬有大陵城文谷水長安泰常二年置真君中省景明初復有二陵城三角城陽邑二漢晉屬真君九年罷景明二年復有白壁嶺樊陽水八表山徐水上黨郡秦置治壺關城前漢治長子城董卓作亂治壺關城慕容儁治安民城後遷壺關城皇始元年遷治安民真君中復治壺關有白馬祠劉公祠上黨關石井關天井關領縣五
99 户二萬五千九百三十七
100 口一十萬四千四百七十五
101 屯留二漢晉屬冇屯留城鳯凰山一名天冢山大王山上有關龍逢祠有疑山邁澤黄沙嶺絳水自寄氏界來入濁漳因名交漳余五城陽水源出三槐山東流合車臺水東南入絳水長子二漢晉屬慕容永所都有亷山濁漳出焉有長子城應城傾城幸城長灣水東流至梁川北入濁漳羊頭山下神農泉北有穀關即神農得嘉榖處有泉北流至陶鄉名陶水合羊頭山水北流入濁漳有鮑宣墓壺關二漢晉屬後罷太和十二年復有羊腸坂靜林山鷄鳴嶺一名大山有赤壊川其地寒而早霜魯般門一名天門㣲子城鐵鼔山五馬門令狐徴君墓五龍祠寄氏二漢為猗氏屬晉景明元年復改有猗氏城三想山北有水源出蒲谷東南流入給水有八禮泉上黨谷有盤秀嶺藍水出其南東流入濁漳有方山伏牛山樂陽普泰中分長子寄氏置有望天嶺絳水所出有堯廟鄉郡石勒分上黨置武鄉郡後罷延和二年置領縣四
102 戸一萬六千二百一十
103 口五萬五千九百六十一
104 陽城二漢晉屬上黨曰涅永安中改有涅城覆甑山涅水出焉東南合武鄉水襄垣二漢晉屬上黨有五音山神祠襄垣城臨川城郡治晉屬上黨真君九年罷遼陽屬焉有武郷城魏城榆社城方山上有堯廟三臺嶺上有李陽墓有古麻池即石勒與李陽所争池銅鞮二漢晉屬上黨有銅鞮城石弟水東行入漳有烏蘇城沙石堆有堯祠樂平郡後漢獻帝置真君九年治太原孝昌二年復治沾城領縣三
105 户一萬八千二百六十七
106 口六萬八千一百五十九
107 遼陽晉屬真君九年併鄉孝昌二年復有黃澤嶺遼陽城樂平晉屬真君九年併治孝昌二年復有象山祠沾嶺八賦嶺石艾前漢屬太原後罷晉屬真君九年罷孝昌六年復故名上艾後改有井陘關葦澤關董卓城宏女泉及祠
108 襄垣郡建義元年置治襄垣城領縣四
109 戸七千五百一十三
110 口三萬六千五百六十七
111 襄垣郡治建義元年分郷郡之襄垣置有安民城襄垣城五原建義元年分郷郡之銅鞮置建義建義元年分上黨之屯留置有鹿臺山及祠刈陵二漢晉曰潞屬上黨真君十一年改後屬有伏牛山黎城三壟山積布山潞城武軍城渉城有渉水臺城瀛州太和十一年分定州河間高陽冀州章武浮陽置治趙都軍城領郡三
112 戶十萬五千五百四十九
113 口四十五萬一千五百四十二
114 髙陽郡晉置高陽國後改
115 領縣九
116 戸三萬五百八十六
117 口十四萬一百七
118 高陽前漢屬涿後漢屬河間國晉復有郝神高陽城博野有博陸城侯城武城中鄉城蠡吾前漢屬涿後漢屬中山晉屬有清涼城顓頊城蠡吾城石羊壘前漢屬涿漢晉屬河間後屬有易京扶輿前漢屬涿後漢罷晉復屬前漢晉曰樊輿後罷太和中改復新城二漢晉曰北新城前漢屬中山後漢屬涿晉屬樂鄉前漢屬信都後漢罷晉復屬有樂鄉城永寧有班姬神石闌神清苑高祖太和元年分新城置
119 章武郡晉置章武國後改
120 領縣五
121 戸三萬八千七百五十四
122 口十六萬二千八百七十
123 成平前漢屬渤海後漢晉屬河間國後屬治京城有平城樂平城平舒前漢屬渤海後漢屬河間國晉屬二漢晉曰東平舒有章武城平郷城有城頭神里城神束州前漢屬渤海後漢屬河間國晉屬有束州城文安前漢屬渤海後漢屬河間國晉屬有文安平曲城廣陵趙君神西章武正光中分滄州章武置有章武城
124 河間郡漢文帝置河間國後漢光武併信都和帝永元三年復晉仍為國後改領縣四
125 戶三萬五千八百九
126 口十四萬八千五百六十五
127 武垣前漢屬涿郡後漢晉屬有武垣城小陵城樂城二漢晉屬治河間城有高平陵二王陵中水前漢屬涿郡後漢晉屬河間國後漢晉屬治陵城有鄚城殷州孝昌二年分定相二州置治廣阿領郡三   縣十五
128 戶七萬七千九百四十三
129 口三十五萬七千一十六
130 趙郡秦邯戰漢高帝為趙國景帝又為邯戰後漢建武中復後改領縣五
131 戶三萬一千八百九十九
132 口一十四萬八千三百一十四
133 平棘二漢屬常山晉屬有平棘城房子二漢屬常山晉屬有房子城回車城平州城嶂洪祠元氏二漢屬常山晉屬有元氏城大嶺山高邑二漢屬常山前漢曰鄗後漢光武改晉屬有墠亭祠漢光武即位碑有髙邑城欒城太和十一年分平棘置治關城有欒城鉅鹿郡永安二年分定州鉅鹿置治舊楊城領縣四
134 戶一萬三千九百九十七
135 口五萬八千五百四十九
136 廮陶二漢晉屬治廮陶城有沃州城宋子二漢屬後罷永安二年復治宋子城西經永安二年分經縣置有邑城三女神廮遙永安二年分廮陶置治楊城有歴城南趙郡太和十一年為南鉅鹿屬定州十八年屬相州後改孝昌中屬領縣六
137 戶三萬二千四十六
138 口十五萬一百一十三
139 平鄉晉屬後罷景明二年復治鉅鹿城有平鄉城南欒二漢屬鉅鹿晉罷後復真君六年併栢人太和二十一年復有南欒城鉅鹿二漢晉屬鉅鹿後屬栢人二漢晉屬有栢人城栢鄉城廣阿前漢屬鉅鹿後罷太和十三年復有廣阿城堯臺大陸陂銅馬祠中丘前漢屬常山後漢晉屬趙國晉亂罷太和二十一年復有中丘城伯陽城鵲山祠滄州熙平二年分瀛冀二州置治饒安城領郡三   縣十二
140 户七萬一千八百三
141 口二十五萬一千八百七十九
142 浮陽郡太和十一年分渤海章武置屬瀛州景明初併章武熙平二年復領縣四
143 戶二萬六千八百八十
144 口九萬八千四百五十八
145 饒安二漢晉屬渤海前漢曰千童靈帝改有無棣溝西鄉茅焦冢浮陽郡治二漢晉屬渤海西接漳水衡水入焉今謂之合口有浮水髙城二漢晉屬渤海治髙城有平津鄉興和中綰流民立東西河郡隰城縣武定末罷章武二漢屬渤海晉屬章武後屬治章武城有漢武帝臺漳水入海有沾水大家姑祠俗云海神或云麻姑神
146 樂陵郡晉為國後改
147 領縣四
148 戶二萬四千九百九十八
149 口八萬五千二百八十四
150 樂陵郡治二漢屬平原後屬魏初置義興郡晉太和中罷有樂陵城東鄉城白麻泉神陽信二漢屬渤海晉屬治陽信城有鹽山神祠厭次二漢屬平原后漢曰富平孝明改晉屬治馬領城有蒲臺祠有富城邵續居之號邵城中有鐵柱神羊䦨城濕沃前漢屬千乗國後罷晉復屬治亂城有故闇閤延鄉城后父城安德郡中興初分樂陵置太昌初罷天平初復治般界領縣四
151 戶一萬九千九百二十五
152 口六萬八千一百三十七
153 二漢晉屬平原後屬渤海熙平中屬樂陵復屬治般城有故般河重合二漢晉屬渤海正平元年併安陵太和十八年復後屬渤海熙平中屬樂陵後屬治重合城有苑康冢勞敬通墓重平前漢屬渤海後罷孝昌中復屬有歐陽歙冢平昌二漢晉屬平原後漢晉曰西平昌後罷太和二十二年復屬渤海熙平中屬樂陵後屬治平昌城肆州治九原天賜二年為鎮真君七年置州領郡三   縣十一
154 户四萬五百八十二
155 口一十八萬一千六百三十三
156 永安郡後漢建安中置新興郡永安中改領縣五
157 户二萬二千七百四十八
158 口一十萬四千一百八十五
159 定襄前漢屬定襄後漢屬雲中晉屬新興真君七年併雲中九原晉昌屬焉永安中屬有趙武靈王祠介君神五石神闗門山聖人祠皇天神定襄城撫城陽曲二漢晉屬太原永安中屬有羅隂城陽曲澤平㓂真君七年併三堆朔方定陽屬焉永安中屬有鷄頭山神祠三㑹河蒲子始光三年置真君七年併平河屬焉永安中屬有索山祠驢夷二漢屬太原曰慮虒晉罷太和十年復改永安中屬有思陽城驢夷城倉城代王神祠秀容郡永興二年置真君七年併肆盧敷城二郡屬焉領縣四
160 戶一萬一千五百六
161 口四萬七千二十四
162 秀容永興二年置有秀容城原平城肆盧城石鼓山神女郎神金山神䕶君神風神石城永興二年置有大頽石神肆盧治新㑹城真君七年併三㑹屬焉有清天神大羅山臺城大䢴城敷城始光初置郡真君七年改治敷城有石谷山亞角神車輪泉神鴈門郡秦置光武建武十五年罷二十七年復天興中屬司州太和十八年屬領縣二
163 戶六千三百二十八
164 口三萬四百三十四
165 原平前漢屬太原後漢晉屬有隂館城樓煩城廣武城龍淵神亞澤神 廣武前漢屬太原後漢晉屬有東西二平原
166 幽州治薊城
167 領郡三    縣十八
168 戶三萬九千五百八十
169 口一十四萬五百三十六
170 燕郡故燕漢髙帝為燕國昭帝改為廣陽郡宣帝更為國後漢光武併上谷和帝永元六年復為廣陽郡晉改為國後改
171 領縣五
172 户五千七百四十八
173 口二萬二千五百五十九
174 二漢屬廣陽晉屬有燕昭王陵燕惠王陵狼山神戾陵陂廣陽二漢屬廣陽晉屬有廣陽城良鄉二漢屬涿晉屬范陽後屬治良鄉城有大房山神軍都前漢屬上谷後漢屬廣陽晉屬有觀石山軍都關昌平城安城前漢屬渤海後漢屬廣陽晉屬有安次城萇道城范陽郡漢髙帝置涿郡後漢章帝改領縣七
175 戶二萬六千八百四十八
176 口八萬八千七百七
177 涿二漢屬涿晉屬有涿城當平城鸞城固安二漢屬涿晉屬有固安城永陽城金臺三公臺易臺范陽二漢屬涿晉屬有長安城范陽城梁門陂萇鄉晉屬有萇鄉城方城前漢屬廣陽後漢屬涿晉屬有臨鄉城方城韓侯城容城前後漢屬涿晉屬後罷太和中復二漢屬涿晉屬有遼城南北二遒城漁陽郡秦始皇置真君七年併北平郡屬焉領縣六
178 戶六千九百八十四
179 口二萬九千六百七十
180 雍奴二漢屬晉屬燕國後屬真君七年併泉州屬有泉州城雍奴城二漢屬晉屬燕國後屬真君七年併安樂平谷屬焉有樂山神無終二漢晉屬右北平後屬有無終城狼山漁陽二漢屬晉罷後復有漁陽城闕樂城桃芝山土垠二漢晉屬右北平後屬有北平城徐無二漢晉屬右北平後屬有徐無城晉州孝昌中置唐州建義元年改治白馬城領郡十二   縣三十一
181 戶二萬八千三百四十九
182 口一十萬三十九
183 平陽郡晉分河東置真君四年置東雍州太和十八年罷改置領縣五
184 戶一萬五千七百三十四
185 口五萬八千五百七十二
186 禽昌二漢屬河東晉屬即漢晉之北屈也神䴥元年世祖禽赫連昌仍置禽昌郡真君二年改七年併永安屬焉有乾城郭城平陽二漢屬河東晉屬州治真君六年併禽昌太和十一年復有晉永髙梁城龍子城堯廟襄陵二漢屬河東晉屬治襄陵城臨汾二漢屬河東晉屬真君七年併泰平太和十一年復泰平真君七年置有泰平城齊城北絳郡孝昌三年置治絳
187 領縣二
188 戶一千七百四十
189 口六千二百九十二
190 新安二漢屬恒農晉屬河南後罷孝昌二年復後屬北絳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二漢晉曰絳後罷太和十二年復改屬
191 永安郡建義元年治永安城
192 領縣二
193 戶二千九百三十二
194 口一萬五百四十
195 永安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前漢曰彘順帝改真君七年併禽昌正始二年復屬治仇池壁有霍山祠趙城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後罷太和二十一年復後屬治楊城有岳陽山東明神北五城郡興和二年置
196 領縣三
197 戶二百一十二
198 口八百六十四
199 平昌興和二年置石城興和二年置北平昌興和二年置定陽郡興和四年置
200 領縣三
201 户四百九十八
202 口一千九百四十一
203 平昌興和四年置
204 西五城興和四年置
205 敷城郡天平四年置
206 領縣一
207 戶九十
208 口三百五十九
209 敷城天平四年置
210 河西郡天平四年置
211 領縣一
212 戶二百五十六
213 口一千一百四十四
214 夏陽天平四年置
215 五城郡天平中置
216 領縣三
217 戶四百一十一
218 口一千六百一十八
219 北棗天平二年置南棗天平二年置永安元象元年置西河郡舊汾州西河民孝昌二年為胡賊所破遂居平陽界還置郡領縣三
220 戶一千七百六十一
221 口四千九百九十七
222 永安孝昌中置治白坑城隰城孝昌中置介休孝昌中置冀氏郡建義元年割平陽郡置領縣二
223 戶一千三百二
224 口五千三百一十六
225 冀氏建義元年割禽昌襄陵置有冀氏城合陽建義元年置有合陽城南絳郡建義初置治㑹交川
226 領縣二
227 戶八百三十六
228 口二千九百九十一
229 南絳太和十八年置屬正平郡建義初屬小鄉建義元年罷有小鄉城義寧郡建義元年置治孤遠城領縣四
230 户二千四百七十八
231 口八千四百六十六
232 團城建義元年置治陶谷川義寧建義元年分禽昌置安澤建義元年置沁源建義元年置郡治
233 懐州天安二年置太和十八年罷天平初復領郡二   縣八
234 戶二萬一千七百四十
235 口九萬八千三百一十五
236 河內郡漢髙帝置
237 領縣四
238 戶九千九百五
239 口四萬二千六百一
240 野王二漢晉屬州郡治有太行山華岳神沁水二漢晉屬治沁城有沁水濟水河陽二漢晉屬後罷孝昌中復後漢晉屬治軹城有軹闗武德郡天平初分河內置
241 領縣四
242 戶一萬一千八百三十五
243 口五萬五千七百一十四
244 平皋二漢晉屬河內有平皋陂平皋城安昌城二漢晉屬河內有溫浿水二漢晉屬河內有長陵城懐城二漢晉屬河內有雍城中都城金城建州慕容永分上黨置建興郡真君九年省和平五年復永安中罷郡置州治髙都城領郡四   縣十
245 戶一萬八千九百四
246 口七萬五千三百
247 髙都郡永安中置
248 領縣二
249 戶六千四百九十
250 口二萬七千六百三十五
251 髙都二漢晉屬上黨後屬陽阿二漢屬上黨晉罷後復屬有武靳闗長平郡永安中置治𤣥氏城
252 領縣二
253 戶五千四百一十二
254 口二萬二千七百七十八
255 髙平永安中置治髙平城𤣥氏二漢晉屬上黨郡治有羊頭山安平郡
256 領縣二
257 戶五千六百五十八
258 口一萬九千五百五十七
259 端氏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後屬真君七年省太和二十年復濩澤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後屬泰寧郡孝昌中置及縣
260 領縣四
261 戶一千三百三十五
262 口五千三百三十
263 東永安  西河  西濩澤  髙延汾州延和三年為鎮太和十二年置州治蒲子城孝昌中陷移治西河領郡四   縣十
264 戶六千八百二十六
265 口三萬一千二百一十
266 西河郡漢武帝置晉亂罷太和八年復治兹氏城領縣三
267 戶五千三百八十八
268 口二萬五千三百八十八
269 隰城二漢晉屬太延中改為什星軍太和八年復有虞城陽城介休二漢屬太原晉屬晉亂罷太和八年復有木𤓰山鄔城有郭林宗墓介休城太岳山祠永安太和十七年分隰城置吐京郡真君九年置孝昌中陷寄治西河領縣二
270 戶三百八十四
271 口一千五百一十三
272 新城世祖名嶺東太和二十一年改吐京世祖名嶺西太和二十一年改五城郡正平二年置孝昌中陷寄治西河領縣三
273 戶二百五十七
274 口一千一百一
275 五城世祖名京軍太和二十一年改有鷄亭平昌世祖名刑軍太和二十一年改有白馬谷石城世祖為定陽太和二十一年改定陽郡舊屬東雍州延興四年分屬焉孝昌中陷寄治西河領縣二
276 戶七百九十七
277 口三千二百八
278 定陽延興四年置昌寜延興四年置有陰陽二城東雍州世祖置太和中罷天平初復領郡三   縣八
279 戶六千二百四十一
280 口三萬四百
281 邵郡皇興四年置邵上郡太和中併河內孝昌中改復領縣四
282 戶五十二
283 口一百五十八
284 白水有馬頭山清亷有清亷山白馬山萇平有王屋山西太平髙涼郡
285 領縣二
286 戶四千四百四十五
287 口二萬一千八百五十三
288 髙涼太和十一年分龍門置有髙涼城闇閤麗姬冢龍門故皮氏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真君七年改屬有臨汾城
289 正平郡故南太平神䴥元年改為征平太和十八年復領縣二
290 户一千七百四十四
291 口八千三百八十九
292 聞喜二漢晉屬河東後屬有周陽城曲沃太和十一年置安州皇興二年置治方城天平中陷元象中寄治幽州北界領郡三   縣八
293 户五千四百五
294 口二萬三千一百四十九
295 密雲郡皇始二年置治提𢹂城領縣三
296 戶二千二百三十一
297 口九千一十一
298 密雲真君九年併方城屬焉要陽前漢屬漁陽後漢晉罷後復屬桃花山白檀郡治廣陽郡延和元年置益州真君二年改為郡領縣三
299 戶二千八
300 口八千九百一十九
301 廣興延和二年置真君九年併恒山屬燕樂州郡治延和九年置真君九年併水樂方城普泰元年置
302 安樂郡延和元年置交州真君二年罷州置領縣二
303 戶一千一百六十六
304 口五千二百一十九
305 土垠真君九年置安市二漢晉屬遼東真君九年併當平屬焉義州興和二年置寄治汲郡陳城領郡七   縣十九
306 戶三千四百二十八
307 口一萬六千七百二十四
308 五城郡永安中置屬司州天平中屬北豫州武定五年屬領縣三
309 戸二千一百
310 口一萬七千六十九
311 隰城永安中置有鳯皇臺安郎神皇侯神介休永安中置五城永安中置泰寜郡興和中置
312 領縣三
313 戸二百二十八
314 口一千一百二十七
315 泰寜興和中置義興興和中置郃陽興和中置新安郡興和中置
316 領縣三
317 戸三百九十四
318 口一千五百九十五
319 西垣興和中置新安興和中置東垣興和中置澠池郡興和中置
320 領縣三
321 戶一百六十六
322 口八百二十八
323 北澠池興和中置俱利興和中置西新安興和中置恒農郡興和中置
324 領縣三
325 戶九十三
326 口五百四十三
327 恒農興和中置北郟興和中置興和中置宜陽郡興和中置
328 領縣三
329 戶一百六十九
330 口六百八十六
331 宜陽興和中置南澠池興和中置金門興和中置金門郡興和中置
332 領縣一
333 戶二百七十八
334 口一千二百一十七
335 北陸興和中置
336 南汾州
337 領郡九   縣十八
338 戶一千九百二十二
339 口七千六百四十八
340 北吐京郡
341 領縣四
342 戶八十八
343 口三百五十一
344 平昌  北平昌  石城  吐京西五城郡
345 領縣三
346 户二百四十七
347 口一千一百一十八
348 西五城  昌寜  平昌
349 南吐京郡
350 領縣一
351 户三十二
352 口七十三
353 新城
354 西定陽郡
355 領縣一
356 戶四十二
357 口一百四十
358 洛陵
359 定陽郡
360 領縣一
361 户五十四
362 口一百九十
363 永寜
364 北鄉郡
365 領縣二
366 戶二百九
367 口七百五十九
368 龍門  汾隂
369 五城郡
370 領縣二
371 戶二百一十四
372 口八百八十四
373 五城  平昌
374 中陽郡
375 領縣二
376 戸四百六十八
377 口一千六百三十七
378 洛陵  昌寜
379 龍門郡
380 領縣二
381 戸五百七十八
382 口二千四百九十六
383 西太平  汾陽
384 南營州孝昌中營州陷永熙二年置寄治英雄城領郡五   縣十一
385 戸一千八百一十三
386 口九千三十六
387 昌黎郡永興中置
388 領縣三
389 戸五百九
390 口二千六百五十八
391 龍城永熙中置廣興永熙中置定荒興和中置遼東郡永熙中置
392 領縣二
393 戶五百六十五
394 口二千六百三十四
395 太平永熙中置新昌永熙中置建徳郡永熙中置
396 領縣二
397 戶一百七十八
398 口八百一十四
399 石城永熙中置廣都興和中置營邱郡天平四年置
400 領縣三
401 戶五百一十二
402 口二千七百二十七
403 富平天平四年置永安元象中置帶方元象中置樂浪郡天平四年置
404 領縣一
405 戶四十九
406 口二百三
407 永樂興和二年置
408 東燕州太和中分恒州東部置燕州孝昌中陷天平中領流民置寄治幽州宣都城領郡三   縣六
409 戶一千七百六十六
410 口六千三百一十七
411 平昌郡孝昌中陷天平中置
412 領縣二
413 户四百五十
414 口一千七百一十三
415 萬言天平中置昌平天平中置有龍泉上谷郡天平中置
416 領縣二
417 戶九百四十二
418 口三千九十三
419 平舒孝昌中陷天平中置居庸孝昌中陷天平中置徧城郡武定元年置
420 領縣二
421 戶三百七十四
422 口一千五百一十三
423 廣武武定元年置沃野武定元年置營州治和龍城太延二年為鎮真君五年改置永安末陷天平初復領郡六   縣十四
424 戶一千二十一
425 口四千六百六十四
426 昌黎郡晉分遼東置真君八年併冀陽屬焉領縣三
427 戶二百一
428 口九百一十八
429 龍城真君八年併桞城昌黎棘城屬焉有堯祠榆頓城狼水廣興真君八年併徒何永樂燕昌屬焉有鷄鳴山石城大桞城定荒正光末置有鹿頭山松山建徳郡真君八年置治白狼城領縣三
430 户二百
431 口七百九十三
432 石城前漢屬右北平後屬真君八年併遼陽路大樂屬焉有白鹿山祠廣都真君八年併白狼建徳望平屬焉有金紫城陽武正光末置有三合城遼東郡秦置後罷正光中復治固都城領縣二
433 戶一百三十一
434 口八百五十五
435 襄平二漢晉屬後罷正光中復有青山新昌二漢晉屬後罷正光中復樂浪郡前漢武帝置二漢晉曰樂浪後改罷正光末復治連城領縣二
436 戸二百一十九
437 口一千八
438 永洛正光末置有鳥山帶方二漢屬晉屬帶方後罷正光末復屬冀陽郡真君八年併昌黎武定五年復領縣二
439 戶八十九
440 口二百九十六
441 平剛  柳城
442 營丘郡正光末置
443 領縣二
444 戶一百八十二
445 口七百九十四
446 富平正光末置永安正光末置平州晉置治肥如城
447 領郡二   縣五
448 戶九百七十三
449 口三千七百四十一
450 遼西郡秦置
451 領縣三
452 户五百三十七
453 口一千九百五
454 肥如二漢晉屬有孤竹山祠褐石武王祠令支城黃山濡河陽樂二漢晉屬真君七年併令支令資屬焉有武歴山覆舟山林榆山太真山海陽二漢晉屬有橫山新婦山清水北平郡秦置
455 領縣二
456 戶四百三十
457 口一千八百三十六
458 朝鮮二漢晉屬樂浪後罷延和元年徙朝鮮民於肥如復置屬焉新昌前漢屬涿後漢晉屬遼東後屬有盧龍山
459 恒州天興中置司州治代都平城太和中改孝昌中陷天平二年置寄治肆州秀容郡城領郡八   縣十四
460 代郡秦置孝昌中陷天平二年置領縣四
461 平城二漢晉屬鴈門後屬太平  武周二漢屬鴈門晉罷復復屬永固善無郡天平二年置
462 領縣二
463 善無前漢屬鴈門後漢屬定襄後屬沃陽梁城郡天平二年置
464 領縣二
465 參合前漢屬代後漢晉罷後復屬裋鴻一夲作祗鴻繁畤郡天平二年置
466 領縣二
467 崞山二漢晉曰崞屬鴈門後改屬繁畤二漢晉屬鴈門後改屬髙桞郡永熙中置
468 領縣二
469 安陽二漢曰東安陽屬代郡晉屬後改屬髙桞二漢屬代郡晉罷後復屬北靈丘郡天平二年置
470 領縣二
471 靈丘前漢屬代後漢晉罷後復屬莎泉內附郡天平二年置
472 靈丘郡天平二年置
473 朔州本漢五原郡延和二年置為鎮後改為懷朔孝昌中改為州後陷今寄治并州界領郡五   縣十三
474 大安郡
475 領縣二
476 狄那  捍殊
477 廣寜郡
478 領縣二
479 石門  中川
480 神武郡
481 領縣二
482 尖山  殊頽
483 太平郡
484 領縣三
485 太平  太清  永寜
486 附化郡
487 領縣四
488 附化  息澤  五原  廣收
489 雲州舊置朔州後陷永熙中改寄治并州界領郡四   縣九
490 盛樂郡永熙中置
491 領縣二
492 歸順永興中置州郡治還安永熙中置雲中郡秦置
493 領縣二
494 延民永興中置雲陽永熙中置建安郡永熙中置
495 領縣二
496 永定永熙中置永樂永熙中置真興郡永熙中置
497 領縣三
498 真興永熙中置建義永熙中置南恩永熙中置蔚州永安中改懐荒禦夷二鎮置寄治并州鄔縣界領郡三   縣七
499 始昌郡永安中置
500 領縣二
501 于門永安中置蘭泉永安中置忠義郡永安中置
502 領縣二
503 葦池永安中置楊栁永安中置附恩郡天平中置
504 領縣三
505 西涼天平中置利石天平中置化政天平中置顯州永安中置治汾州六壁城領郡四   縣四
506 定戎郡永安中置治𤓰城
507 領縣二
508 零山永安中置陽林永安中置建平郡永安中置州治
509 領縣二
510 昇原永安中置赤谷永安中置真君郡天平中置治東多城
511 武昌郡武定四年置治團城
512 廓州武定元年置治肆州敷城界郭城領郡三
513 廣安郡武定元年置
514 永定郡武定元年置
515 建安郡武定元年置
516 武州武定元年置治鴈門川武定三年始立州城領郡三   縣四
517 吐京郡武定八年置
518 領縣二
519 吐京武定三年置新城武定三年置齊郡武定元年置州治
520 領縣二
521 昌國武定元年置安平武定元年置新安郡武定元年置
522 西夏州寄治并州界
523 領郡二
524 太安郡
525 神武郡
526 寜州興和中置寄治汾州介伏城領郡四
527 武康郡武定四年置治東多城靈武郡武定元年置
528 初平郡武定元年置
529 武定郡武定元年置
530 靈州太延二年置薄骨律鎮孝昌中改後陷關西天平中置寄治汾州隰城縣界郡縣闕前自恒州已下十州永安已後禁旅所出户口之數竝不得知
531 魏書卷一百六上
532 魏書卷一百六上考證
533 魏尹鄴注有南部右部西部○臣召南按此句下當有尉字下文臨漳縣注有左部東部北部尉即其証也陽平郡清淵注二漢屬郡○臣召南按郡字上當有魏字係從來刋本之脫
534 林慮郡林慮注有陵陽河東流為垣○臣召南按垣應作洹後漢郡國志河內郡林慮注徐廣曰洹水所出蘇秦合諸侯盟處是也
535 常山郡注孝章建初中為淮陽永元二年復○後漢書章帝建初四年四月徙常山王昞子側為常山王昞傳云徙淮陽王以汝南之新安西華益淮陽國昞自常山徙封淮陽非改常山為淮陽蓋魏收之誤長樂郡注晉改○晉志仍曰安平國似長樂郡名不始於晉也
536 武邑郡灌津○臣召南按二漢及晉志俱作觀津此志作灌不知魏時改之耶抑後人轉寫因聲音相近而誤也
537 太原郡受陽○晉志作夀陽
538 樂平郡遼陽○晉志作轑陽
539 趙郡注後漢建武中復○臣召南按漢景帝三年改趙國為邯鄲郡至五年即復為趙國是以前志列趙國豈遲至光武復置乎
540 永安郡驢夷○漢前後志俱作慮虒
541 范陽郡注後漢章帝改○臣召南按二漢俱名涿郡晉志曰范陽郡漢置涿郡魏文更名是改稱范陽非後漢章帝也
542 永安郡注建義元年○年下當有置字宻雲郡宻雲注桃花山○桃字上當有有字
543 魏書卷一百六上考證
544 欽定四庫全書
545 魏書卷一百六中
546 齊     魏    收    撰志第六
547 地形二中
548 兖州後漢治山陽昌邑魏晉治闕邱劉義隆治瑕丘魏因之領郡六   縣三十一
549 戸八萬八千三十二
550 口二十六萬六千七百九十一
551 泰山郡漢髙帝置
552 領縣六
553 戸二萬六十八百
554 口九萬一千八百七十三
555 鉅平二漢晉屬治平樂城有亭亭山祠霍城陽關城鉅平城祝防城龍山祠奉髙二漢晉屬有梁父山岱岳祠王符山故明堂基博平二漢晉曰博屬後改有博平城防城龍山祠野首山牟山祠伍子胥廟二漢晉屬有馬耳山祠汶水出焉唐阜嬴城銅冶山漢晉屬有萊蕪城平州城牟城望石山梁父二漢晉屬有莬裘澤徂來山在北梁父城龜山羊續碑貞女山祠雲母山魯郡秦置為薛郡髙后改為魯國皇興中改領縣六
556 戸一萬五千一百六十
557 口四萬七千三百二十九
558 二漢晉屬有牛首亭五父衢尼邱山房山魯城叔梁紇廟孔子墓廟沂水泗水季武子臺顔母祠魯昭公臺伯禽冢魯文公冢魯恭王陵宰我冢兒寛碑汶陽二漢晉屬有桑杜邱新甫山嵎山春舒城汶陽城二漢晉屬有叔梁紇城嶧山鄒山陽平劉駿置魏因之有滕城新陽前漢屬東海後罷劉駿復魏因之
559 髙平郡故梁國漢景帝分為山陽國武帝改為郡晉武帝更名領縣四
560 戸一萬一千一百二十四
561 口二萬五千八百九十六
562 髙平二漢屬山陽晉屬前漢橐也後漢章帝更名有洸水千秋城胡陸城齊城髙平山承雀山伏羲廟方與二漢屬山陽晉屬有方與城金鄉後漢屬山陽晉屬有金鄉山范巨卿冢碑平陽二漢晉曰南平陽漢屬山陽晉屬有平陽城㳿城白馬溝任城郡後漢孝章帝分東平為任城國晉永嘉後罷神龜元年分髙平置領縣三
563 户八千五十
564 口二萬一千七百八十九
565 任城前漢屬東平後漢晉屬有任城唐陽城華陽城亢父前漢屬東平後漢晉屬有亢父城女媧冢風伯祠鉅野二漢屬山陽晉屬髙平後屬有鉅野城武安城武平城任山祠東平郡故梁國漢景帝分為濟東國武帝改為大河郡宣帝為東平國後漢晉仍為國後改領縣七
566 戶二萬七百五十二
567 口六萬一千八百一十
568 無鹽二漢晉屬有龍山無鹽城南章北章城有淶溝須昌前漢屬東郡後漢晉屬治須昌城有濟溝夀張有郃城平陸二漢晉屬曰東平陸後改有廣武城富城二漢晉屬有富城上城武強城左邱明冢前漢屬泰山後漢屬濟北晉曰剛平後改治剛城東陽平郡故東平地劉義隆置尋罷劉駿復魏因之治平陸城領縣五
569 戸六千一百四十六
570 口一萬八千九十四
571 元城劉義隆置魏因之冇寜陽城樂平劉義隆置魏因之有青山祠魯溝水頓丘劉駿置魏因之有乗城館陶劉義隆置魏因之有唐陽城平原劉駿置魏因之有苦城鉅野澤青州後漢治臨淄司馬徳宗治東陽魏因之領郡七   縣三十七
572 戶七萬九千七百五十三
573 口三十萬六千五百八十五
574 齊郡秦置
575 領縣九
576 戶三萬八百四十八
577 口八萬二千一百
578 臨淄二漢晉屬有公孫接冢晏嬰冢齊莊公冢營邱齊臺堯山祠昌國二漢晉屬有紀信冢益都魏置有釣室盤陽前漢屬濟南後漢晉屬有朱虛城大峴山有甑山鉅平山太山祠平昌前漢屬琅邪後漢屬北海晉屬城陽延興三年屬廣饒二漢晉屬有吳頭山西安二漢晉屬有逄山八士山安平二漢晉曰東平後改前漢屬淄川後漢屬北海後屬有覆釜山廣川有牛山仲父冢黑山石硯山齊桓公冢四豪冢北海郡漢景帝置治平夀城
579 領縣五
580 戸一萬七千五百八十七
581 口四萬六千五百四十九
582 下宻前漢屬膠東國後漢屬晉屬齊郡後屬二漢屬晉屬琅邪後屬有倉山都昌二漢屬晉屬齊郡後屬有徐偉長冢平夀二漢屬晉屬齊郡後屬有浮山有金關山膠東前漢曰膠東國後漢屬北海晉屬齊郡後屬有逄萌冢樂安郡漢髙帝為千乗國後漢和帝更名樂安國晉改領縣四
583 戶五千九百一十六
584 口一萬三千二百三十九
585 千乗前漢屬千乗後漢屬晉罷後復屬博昌前漢屬千乗後漢晉屬安徳 般渤海郡故臨淄地劉駿置魏因之領縣三
586 戶五千二百七十九
587 口一萬三千七百五
588 重合 脩 長樂有王陵冢
589 髙陽郡故樂安地劉義隆置魏因之領縣五
590 戶六千三百二十二
591 口一萬七千六百六十七
592 髙陽  新城  鄴  安次  安平河間郡劉義隆置魏因之
593 領縣六
594 戶五千八百三十
595 口一萬四千八百一十八
596 阜城  城平  武垣  樂城  章武有張釋之冢南皮劉駿置魏因之有望海臺樂陵郡故千乗地劉義隆置魏因之領縣五
597 户七千九百七十一
598 口一萬八千五百一十五
599 陽信有千乗城博昌城樂陵有姑城厭次  新樂  濕沃齊州治歴城劉義隆置冀州皇興三年更名領郡六   縣三十五
600 戶七萬七千三百七十八
601 口二十六萬九千六百六十二
602 東魏郡劉駿置魏因之治歴城後徙臺城領縣九
603 戶一萬九千一百三十
604 口七萬三千五百七十
605 蠡吾劉駿置魏因之有龍山頓丘劉駿置魏因之有飛鳥峴肥鄉有平陵城巨合城聊城有臺城管城衛國有挺城石湯水鷄山博平有七鼓城逄陵城長白山安陽有魚溝東魏有嶂山出錫有蒼浪溝時水臨邑劉駿置魏因之有刀環水鵲山隰隂城東平原郡劉裕置魏因之治梁鄒領縣六
606 戶一萬三千九百二十九
607 口四萬四百三
608 平原有黃山有髙苑城平原城臨濟有鄒平城建新城茌平有闕城廣宗有胡山平郭城髙唐
609 東清河郡劉裕置魏因之治盤陽城領縣七
610 户六千八百一十
611 口二萬二千五百七十四
612 清河  繹幕有隴水有淳于髠冢金雀山零  武城有昌國城貝丘有萊蕪城饒陽舊屬青州太和十八年分屬廣川郡劉裕置魏因之
613 領縣三
614 戶三千九百四十五
615 口一萬一千四百七十二
616 武強  索盧  中水有長城三總山濟南郡漢文帝為濟南國景帝為郡後漢建武中復為國晉改領縣六
617 戶二萬一十七
618 口六萬八千八百二十
619 歴城二漢晉屬有黄臺華不注山華泉匡山舜山祠娥姜祠二漢晉屬治蓍城平陵二漢晉屬曰東平陵後改有章邱城洛盤城平陵城女郎山祠土鼓二漢屬晉罷後復有龍盤山逢陵有於陵城朝陽二漢屬後漢曰東朝陽後改晉屬樂安後屬有朝陽城太原郡劉義隆置魏因之
620 領縣四
621 户一萬三千五百六十
622 口五萬八百二十三
623 太原司馬徳宗置魏因之治升城有靡溝垣城祝阿二漢屬平原晉屬濟南後屬有唐城陽城山荏二漢晉屬泰山後屬有咸山祗山格馬山前漢屬太山後漢晉屬齊北後屬有盧城平隂城孝子堂鄭州天平初置潁州治長城武定七年改治潁隂城領郡三   縣九
624 戶六萬二千一百七十三
625 口二十七萬四千二百四十二
626 許昌郡天平元年分潁川置
627 領縣四
628 戶二萬五千三百二十七
629 口一十萬四千四百六十三
630 許昌二漢晉屬潁川即許都也治許昌城有西梁城扶溝前漢屬淮陽後漢晉屬陳留真君七年併長平屬焉後屬有白亭城蔡河扶溝城康溝水龍洲陂刀陵岡鄢陵二漢晉屬潁川有鄢陵城馬領城向城張揚城蔡澤陂深陂三門陂唐旦冡新汲二漢晉屬潁川有新汲城長合城臨春城平侯城鴨子陂潁川郡秦置漢髙改曰韓國尋復領縣三
631 戶二萬二千四十四
632 口一十萬五千九百九
633 長社二漢晉屬有長葛城長平城望馬臺鷄鳴城鍾皓墓白鴈陵臨潁二漢晉屬真君七年併潁隂屬之有殷湯城潁隂二漢晉屬真君七年併臨潁元象二年復有荀爽墓東西二武城博望城陽翟郡
634 領縣二
635 戶一萬四千八百二
636 口六萬三千八百七十
637 黄臺興和元年分陽翟置有葛溝水黃臺岡陽翟二漢屬潁川晉屬河南尹興和元年屬有陽翟城康城禹山祠赤沙澗九山祠呂不韋墓濟州治濟北碻磝城泰常八年置領郡五    縣十五
638 戶五萬三千二百一十四
639 口一十四萬五千二百八十四
640 濟北郡漢和帝置
641 領縣三
642 戶九千四百六十七
643 口二萬九千三百九十九
644 臨邑二漢屬東郡普屬有昌鄉城臨邑城吳城東阿二漢屬東郡晉屬有東阿城衛城濟城前漢屬泰山後漢晉屬有桞舒城鼓城盧子城平原郡漢髙帝置皇始中屬冀州太和十一年分屬武泰初立南冀州永安中罷州領縣四
645 戶二萬二千二百五十
646 口五萬九千四百三十七
647 聊城二漢屬東郡晉屬魏置大平鎮後罷併郡有王城郡縣治有畔城博平二漢屬東郡晉屬有博平城桑葉城濕水茌平前漢屬東郡後漢屬濟北晉屬治鼓城有茌平城陽城西聊孝昌中分聊城置治聊城東平郡太常中置太和末罷建義中復治秦城領縣二
648 户八千八百九十六
649 口二萬五千一百三
650 二漢屬東郡晉屬兖州東平後屬治秦城夀張前漢曰夀良屬東郡光武改後漢晉屬兖州東平後屬有梁山髙陽城豐城雲城
651 南清河郡晉泰寜中分平原置治莒城領縣三
652 戶一萬一百三十五
653 口一萬三千九百八十五
654 二漢晉屬清河太和中屬平原治鄃城二漢晉屬清河太和中屬平原後屬治零城有莒城髙唐二漢晉屬平原後罷景明三年復東濟北郡孝昌三年置
655 領縣三
656 戶二千四百六十四
657 口六千六百七十八
658 肥城前漢屬泰山後漢屬濟北晉罷後復屬治肥城榖城後漢屬東郡晉屬濟北後屬虵丘前漢屬泰山後漢晉屬濟北後屬光州治掖城皇興四年分青州置延興五年改為鎮景明元年復領郡三   縣十四
659 戸四萬五千七百七十六
660 口一十六萬九百五十
661 東萊郡漢髙帝置
662 領縣四
663 戸一萬九千一百九十五
664 口六萬二千四十四
665 州郡治二漢屬晉罷後復有掖山祠秀陽山斧山西曲城二漢晉曰曲城屬後改有倉石山東曲城皇興中分曲城置有昌邱日山盧鄉二漢晉屬有髙君山方山長廣郡晉武帝置治膠東城
666 領縣六
667 戸一萬五千八百三十三
668 口五萬一千五百六十七
669 昌陽二漢屬東萊後罷晉惠帝復後屬有挺城望石山凡馬祠五龍廟浮遊水長廣前漢屬琅邪後屬東萊晉屬有馬山祠即墨城康王山祠金泉山昌城活水不其前漢屬琅邪後漢屬東萊晉屬有牢山魚脊山前漢屬膠東後漢屬北海晉屬有樂毅城即墨郡治前漢屬膠東國後漢屬北海晉屬有三戸山膠水寗戚冢當利二漢晉屬東萊後屬有當利城東牟郡孝昌四年分東郡陳留置治雍邱領縣四
670 戶一萬七百四十八
671 口四萬七千三百三十八
672 牟平二漢屬東萊晉罷後復有之罘山成山牟城東牟城劉寵墓風山二漢晉屬東萊有黃城萊山祠龍溪二漢晉屬東萊有弦城羅山觀陽前漢屬膠東後漢屬北海後罷興和中復屬有淳于城觀陽城昌城馬賓山牛耳山梁州天平初置治大梁城
673 領郡三   縣七
674 戶四萬三千八百一十九
675 口一十八萬一千九百三
676 陽夏郡孝昌四年分東郡陳留置治雍邱城領縣五
677 戸一萬六千五百四十九
678 口六萬三千五百五十九
679 陽夏前漢屬淮陽後漢屬陳國晉初併梁惠帝後真君七年併扶溝太和十二年復治陽夏城有大小扶溝雍丘二漢晉屬陳留郡治有抱城廣陵城髙陽城少姜城華城白楊陂濟陽二漢晉屬陳留延和二年置徐州皇興初罷有濟陽城外黄城東緡城崔城圉城二漢晉曰圉前漢屬淮陽後漢晉屬陳留後罷景明元年復後改有沙城襄邑二漢晉屬陳留後罷景明元年復有直陽城牖鄉牖倉開封郡天平元年分陳留置治開封城領縣二
680 戶八千二百七
681 口三萬六千六百二
682 開封二漢屬河南晉屬滎陽真君八年併苑陵景明元年復孝昌中屬陳留有開封城陳留城孔侯城尉氏二漢晉屬陳留興安初併苑陵太安三年復治尉氏城有陵有亭陳留郡漢武帝置太和十八年罷孝昌中復領縣三
683 戶一萬九千六百一十二
684 口八萬二千七百四十二
685 浚儀州郡治二漢晉屬後罷孝昌二年復有信陵君冢張耳冢董仲舒冢樊於期冢邊讓冢倉垣城灤水在大梁城東分為蔡渠聖女淵雉臺封丘二漢晉屬真君九年併酸棗景明二年復治封丘城有封邱臺白溝小黃二漢晉屬真君八年併外黃太和中復有昭靈后冢陳冢蔡邕冢小黃城豫州劉義隆置司州治懸瓠城皇興中改領郡九   縣三十九
686 戶四萬一千一百七十二
687 口九萬六千九百一十六
688 汝南郡漢髙帝置
689 領縣八
690 戶一萬五千八百八十九
691 口三萬七千六十一
692 上蔡州郡治二漢晉屬有武陵城臨汝劉裕置魏因之有固城平輿二漢晉屬有平輿城安城二漢晉屬西平二漢晉屬瞿陽二漢晉為瀘陽屬後改有瞿陽城陽安二漢晉屬保城劉駿置魏因之
693 潁川郡太和六年置
694 領縣三
695 户八千三百九十六
696 口二萬六百四十
697 邵陵二漢屬汝南晉屬有邵陵城鄧城臨潁二漢晉屬有葛丘王陵城曲陽前漢屬東海後漢屬下邳晉罷後復屬有華岳祠郾城汝陽郡
698 領縣三
699 戶七千二百五十四
700 口一萬五千二百四十五
701 汝陽郡治二漢晉屬汝南後屬有章華臺武津有武津城征𦍑後漢屬汝南後屬義陽郡永安三年置郢州天平四年罷州置領縣五
702 户一千七百九十
703 口四千五百九十五
704 義陽  清丘有鍾離城平陽有馬鄉城真陽有宜春城安陽後漢屬汝南晉罷後復屬有真陽城
705 新蔡郡晉置孝昌中陷後復治石母臺領縣三
706 戶一千九百一十七
707 口四千七百七十八
708 新蔡二漢屬汝南晉屬汝隂孝昌中陷後復屬鮦陽二漢屬汝南晉屬汝隂司馬衍併新蔡後復屬魏因之永安中陷武定中復有蔡城固始二漢屬汝南晉屬汝隂前漢寖後漢光武更名後屬初安郡延興二年置孝昌中陷後復領縣四
709 戶二千二十六
710 口五千九百二十二
711 新懐有樂山安昌前漢屬汝南後屬懐徳有清水山銅山浮石山昭越有水連山襄城郡晉武帝置治襄城
712 領縣三
713 戶一千四百四十六
714 口四千六十三
715 義綏  遂寜  武陽
716 城陽郡太和三年置後罷武定初復領縣五
717 戶五百四十六
718 口一千三百八十八
719 安定  淮隂  真陽  建興  建寜廣陵郡興和中分東豫州置
720 領縣五
721 戸一千九百六
722 口三千二百二十四
723 宋安興和中置光城興和中置安蠻興和中置新蔡興和中置汝南興和中置北豫州後漢治譙魏治汝南安城晉治項司馬徳宗置司州泰常中復治虎牢太和十九年罷置東中府天平初罷改復
724 領郡三   縣十二
725 戶四萬七百二十八
726 口一十八萬二千五百五十一
727 廣武郡天平初分滎陽置治中左城領縣五
728 戶一萬五千五百九十六
729 口七萬四千五百一十九
730 曲梁孝昌中分密置有武陵城曲梁城原武二漢屬河南晉罷孝昌中復後屬有五馬淵白馬淵原武城陽武二漢屬河南晉屬滎陽天平初屬有陽武城黃雀溝中牟二漢屬河南晉屬滎陽真君八年併陽武景明元年復天平初屬有中湯城管城堯祠苑陵二漢屬河南晉屬汝陽天平初屬有新鄭城鄭莊公廟子産祠苑陵城滎陽郡
731 領縣五
732 戶二萬一千四百七十二
733 口九萬二千三百一十
734 滎陽二漢屬河南晉屬有滎陽山滎陽城敖倉廣武城石門城管叔冢周苛紀信冢滎澤成臯二漢晉屬河南後屬二漢屬河南晉屬有萬尹山祠髙陽城管城索水京水樊噲冢二漢屬河南晉屬治容城有承雲山青烟谷開陽山大龜山子産墓卓茂冢祠二漢屬河南晉屬真君八年省太和十一年復有卷城
735 成臯郡天平元年分滎陽置
736 領縣二
737 戶三千六百六十
738 口一萬五千七百四十
739 西成臯天平元年分滎陽之成臯置州郡治有厄井漢髙祖壇汜水成臯城二漢晉屬河南天平初屬有長羅川鞏城九山祠
740 徐州後漢治東海郡魏晉治彭城領郡七   縣二十四
741 戶三萬七千八百一十二
742 口一十萬八千七百八十七
743 彭城郡漢髙帝置楚國宣帝改後復為楚國後漢章帝更名彭城國晉改領縣六
744 户六千三百三十九
745 口二萬三千八百四十一
746 彭城前漢屬楚國後漢晉屬有寒山孤山龜山黃山九里山桓魋冢亞父冢楚元王冢龔勝冢前漢屬楚國後漢晉屬有呂梁城茱茰山偪陽城明星陂龍泉塘石頭山項羽山二漢晉屬魯國後屬有奚公山奚仲廟薛城孟嘗君冢龍城有楚王墓龍漢赤唐陂龍城二漢晉屬有微山留城微子冢張良冢祠廣戚城薛城戚夫人廟黃山祠睢陵前漢屬臨淮後漢晉屬下邳晉亂屬濟隂武定五年屬有睢陵城九子山荊山
747 南陽平郡治沛南界後寄治彭城領縣三
748 戶三千七十一
749 口六千三百五十八
750 襄邑  陽平  濮陽
751 蕃郡孝昌三年置元象二年併彭城武定五年復領縣三
752 戶四千三百九十二
753 口一萬八千八百四十二
754 二漢晉屬魯國後屬合蕃城永興皇興初置屬建昌郡太和十五年罷郡屬彭城武定五年屬永福皇興初置屬建昌郡太和十九年罷郡屬彭城武定五年屬沛郡故秦泗水郡漢髙帝更名後漢為國後改領縣三
755 户四千四百一十九
756 口一萬二千二百七十八
757 二漢晉屬有蕭城漢髙祖廟谷水華山二漢晉屬有漢髙祖廟沛城呂母冢二漢晉屬有厥城相城相山廟羅山
758 蘭陵郡晉置後罷武定五年復治永城領縣四
759 戶十千四百二十四
760 口一萬五千七百七十六
761 昌慮二漢晉屬東海後屬有挑山孤山二漢晉屬東海後屬有抱犢山承城坊山合鄉二漢晉屬東海後屬有三孤山蘭陵二漢晉屬東海後屬有蘭陵山石孤山荀卿冢北濟隂郡劉駿置魏因之治單父城領縣三
762 戶八千五百四十六
763 口二萬一千九百八十八
764 二漢晉屬沛後屬有豐城漢髙祖舊宅廟碑離狐晉亂置郡治有單襄公祠宓子賤祠漢髙祖祠平洛城城武前漢屬山陽後漢晉屬濟隂後屬治郜城碭郡孝昌二年置治下邑城
765 領縣二
766 戶三千六百二十一
767 口八千七百五十四
768 安陽孝昌二年置治麻城二漢屬梁國晉罷後復屬治魯城西兖州孝昌三年置治定陶城後徙左城領郡二   縣七
769 戶三萬七千四百七
770 口一十萬三千八百九十四
771 沛郡興和二年置治孝昌城
772 領縣三
773 戸七千五百七十一
774 口二萬三百一十四
775 考  已氏前漢屬梁國後漢晉屬濟隂後屬有新中城安陽城新安興和中置濟隂郡
776 領縣四
777 戶二萬九千八百三十六
778 口八萬三千五百八十
779 定陶二漢晉屬有定陶城離孤前漢屬東郡後漢晉屬有離孤城桃城寃句二漢晉屬治寃句城有南陽城乗氏二漢晉屬有大鄉城梁邱城廩城南兗州正光中置治譙城領郡七   縣二十一
780 戶三萬七千一百三十
781 口一十一萬五千五百三十九
782 陳留郡
783 領縣五
784 戶六千二百三十
785 口一萬六千七百四十九
786 小黃劉裕置魏因之有曹騰墓曹嵩墓鄧艾祠浚儀有城父城谷陽有苦城陽都陂老子廟欒城東燕有蔡水馮唐冢武平正始中置有武平城頼鄉城天平二年置鎮武定七年罷梁郡故秦碭郡漢髙帝為梁國後改治梁國城領縣二
787 戶一萬三百五十九
788 口二萬五千九百九十五
789 襄邑二漢晉屬陳留後屬治胡城睢陽二漢晉屬郡治下蔡郡太和十九年置孝昌中陷興和中復領縣四
790 戸三千三百六十二
791 口七千九百七十三
792 樓煩孝昌中陷興和中復下蔡前漢屬沛後屬孝昌中陷興和中復臨淮永平二年置孝昌中陷興和中復龍亢二漢屬沛晉屬譙國後罷永安三年復屬孝昌中陷興和中復譙郡二漢縣屬沛晉以為郡太昌中陷武定中復領縣三
793 戶五千一百三十二
794 口一萬二千九百九十一
795 二漢晉屬梁國後屬二漢屬沛晉屬寧陵前漢屬陳留後漢晉屬梁國後屬孝昌中陷後復北梁郡
796 領縣二
797 户八千二百三十一
798 口四萬一千七百三十八
799 城安孝昌中置郡治有蛟龍城孝陽孝昌中置治亳城沛郡延昌中置正光中陷後復治黃楊城領縣二
800 戸一千八百四十八
801 口四千五百六十五
802 延昌中置治虞城延昌中置馬頭郡司馬徳宗置魏因之正光中陷天平中復治建平城領縣三
803 戶一千九百六十八
804 口五千五百二十八
805 正光中陷天平中復已吾後漢屬陳留正光中陷興和中徙治平石城下邑前漢晉屬晉屬梁國孝昌元年置臨渙郡縣屬興和中罷郡屬廣州永安中置治魯陽武定中陷徙治襄城領郡七   縣十五
806 戶二萬八千六百九十六
807 口九萬六千七百八十
808 南陽郡
809 領縣二
810 戶七千四百八十九
811 口二萬六千七百二十八
812 南陽有大劉山祠埉城有峽城順陽郡太和中置縣後改
813 領縣二
814 戶二千四十五
815 口七千二百五十二
816 龍陽太和十七年置龍山太和十七年置有龍山定陵郡永安中置
817 領縣三
818 戶三千六百九十
819 口八千七百五十六
820 北舞陽皇興元年置有木陂雲陽太和十一年置西舞陽天安元年置正光中陷興和二年復
821 魯陽郡太和十一年置鎮十八年改為荆州二十二年罷置領縣二
822 戶二百四十五
823 口七百七十五
824 山北太和十一年置有應山應城河山太和二十一年置汝南郡永安元年置治符壘城領縣二
825 戶七百八十三
826 口二千三百四十四
827 汝南太和十八年置符壘大和中置有沙水漢廣郡永安中置
828 領縣二
829 戶六千二百
830 口八千一十七
831 昆陽二漢屬潁川晉屬襄城後屬有漢廣城昆陽城新安髙陽太和元年置有水南襄城東西二蒲城髙陽山皮城首山祠
832 襄城郡晉置
833 領縣二
834 戶八千二百四十四
835 口四萬二千八百七十八
836 繁昌晉屬有繁昌城潁鄉城安陽城陽城陂襄城二漢屬潁川晉屬有潁陽城繁工城膠州永安二年置治東武陵
837 領郡二   縣十四
838 戶二萬六千五百六十二
839 口六萬三百八十二
840 東武郡永安二年置
841 領縣三
842 戶八千六百一十七
843 口一萬八千七百五十七
844 姑幕二漢屬琅邪晉屬城陽後罷永安中復屬有荆苔山公冶長墓扶其永安中置有常山祠扶其水沙城雲母山瀘水梁鄉永安中置有梁鄉城五弩山膠水出焉紀邱山琅邪臺秦始皇碑興和中立臨海郡尋罷屬焉
845 髙密郡漢文帝為膠西國宣帝更為髙密國後漢併北海晉惠帝復劉駿併北海延昌中復領縣五
846 戶七千五百五
847 口一萬六千一百五十三
848 髙密前漢屬後漢屬北海晉屬城陽後屬有髙密城維水鄭𤣥墓夷安前漢屬後漢屬北海晉屬城陽後屬有夷安城夷安澤黔陬前漢屬琅邪後漢屬東萊晉屬城陽後屬有黔陬城野艾山祠平昌前漢屬琅邪後漢屬北海晉屬城陽魏初屬平昌郡延昌中屬治平昌城有龍臺山上有井云與荆水通東武二漢屬琅邪晉屬城陽後屬有平昌城平昌郡魏文帝置後廢晉惠帝復領縣六
849 戸一萬四百四十
850 口二萬五千四百七十二
851 昌安前漢屬髙宻後漢屬北海晉屬城陽後屬有巨丘亭昌安城淳于二漢屬北海晉屬城陽後屬有淳于城鐵山營陵二漢屬北海晉屬琅邪後屬有營陵城髙密城安丘二漢屬北海晉屬琅邪有石崇墓邴原墓朱虛前漢屬琅邪後漢屬北海晉屬琅邪後屬有九山丹水所出琅邪二漢屬琅邪晉罷後復屬有管寜墓洛州太宗置太和十七年改為司州天平初復領郡六   縣十二
852 戶一萬五千六百七十九
853 口六萬六千五百二十一
854 洛陽郡天平初置
855 領縣二
856 戶三千六百五十九
857 口一萬五千七十二
858 洛陽二漢晉屬河南天平初置緱氏二漢晉屬河南太和十七年併洛陽天平初復屬有緱氏城河隂郡天象二年置
859 領縣一
860 戶二千七百六十七
861 口一萬四千七百一十五
862 河隂晉置太宗併洛陽正始二年復屬河南新安郡天平初置
863 領縣三
864 戶四百九十
865 口一千九百一十一
866 新安二漢屬恒農晉屬河南太和十二年改為郡十九年復後屬東垣二漢晉屬河東後屬河南二漢晉屬河南後屬
867 中川郡天平初置
868 領縣二
869 戶二千七十八
870 口八千二百二十五
871 堙陽太和十三年分潁陽置潁陽天安二年置河南郡秦置三川守漢改為河南郡後漢晉為尹後罷司馬徳宗置後罷太宗復太和中遷都為尹天平初改
872 領縣一
873 户三千六百四十二
874 口一萬四千七百一十五
875 宜遷天平二年置
876 陽城郡孝昌二年置
877 領縣三
878 戶三千四十三
879 口一萬一千八百八十三
880 陽城二漢屬潁川晉屬河南後罷正光中復屬有少室山嵩髙山許由墓啓母廟潁陽二漢屬潁川後屬康城孝昌中分陽城置有陽城關箕山許由隱窟刑山鄭子産廟南青州治國城顯祖置為東徐州太和二十二年改領郡三   縣九
881 户一萬五千二十四
882 口四萬五千三百二十二
883 東安郡二漢縣晉惠帝置
884 領縣三
885 戶四千六百四十
886 口一萬六千五百五十一
887 二漢屬泰山晉屬琅邪後屬有東安城靈山廟新泰有蒙山發干有危山廟東莞郡晉武帝置
888 領縣三
889 戶九千六百二十
890 口二萬六千五百六
891 前漢晉屬城陽後漢屬琅邪後屬有莒城東莞二漢晉屬琅邪後屬二漢屬琅邪晉屬城陽後屬
892 義塘郡武定七年置治黃郭城領縣三
893 戸七百六十四
894 口二千二百六十五
895 義塘武定七年置歸義武定七年置有盧山鹽倉懐仁武定七年置有呉山魏山莒城北徐州永安二年置
896 領郡二   縣五
897 戸一萬四千七百八十一
898 口四萬一百二十五
899 東泰山郡皇興三年分泰山置屬兖州永安中屬領縣二
900 戶五千七
901 口一萬六千三百八十一
902 南城前漢屬東海後漢晉屬泰山有東安城武城闕石山新泰魏置晉屬泰山後屬有㠂山武陽二漢晉為南武陽屬泰山後改有顓臾城蒙山琅邪郡秦置後漢建武中省城陽國以其縣屬領縣二
903 戶九千七百七十四
904 口二萬三千七百四十四
905 即丘前漢屬東海後漢晉屬有繒城臨沂城即丘城魯國山廟王休徵冢前漢屬東海後漢屬泰山晉屬有費城
906 北揚州天平二年置治項城
907 領郡五   縣十九
908 戸九千八百四十五
909 口三萬二千一百三十九
910 陳郡漢髙帝置為淮陽國後漢章帝更名陳國晉初併梁國後復改領縣四
911 戸三千二十四
912 口七千六百六十九
913 二漢屬汝南晉屬梁國後屬有方城長平前漢屬汝南後漢屬陳國晉屬潁川有長平城習陽城晉初省惠帝永康元年復西華二漢屬汝南晉初省惠帝永康元年復屬潁川後屬治西華城襄邑治思都城
914 南頓郡晉恵帝置
915 領縣四
916 戸二千五百二十
917 口七千二百六十五
918 南頓二漢晉屬汝南後屬有潁隂城南頓城漢光武廟和城有髙陽丘平鄉有平鄉城新蔡二漢屬汝南晉屬汝隂後屬汝隂郡晉武帝置太和十八年為東郢州後罷治社亭城領縣三
919 戸一千七百九十四
920 口八千四百九十八
921 汝隂二漢屬汝南晉屬前漢曰新郪屬汝南後漢改晉屬後罷太和元年復屬許昌丹陽郡
922 領縣四
923 戸二千一百四十四
924 口七千九百三十一
925 秣陵有次水邵陵  南陽  白水陳留郡武定六年置及縣
926 領縣四
927 戶三百六十七
928 口七百七十五
929 小黃  宋  雍邱  新蔡
930 東楚州司馬徳宗置宿豫郡髙祖初立東徐州後陷世宗初改為鎮後陷武定七年復改為宿豫郡領郡六   縣二十
931 戶六千五百三十一
932 口二萬七千一百三十二
933 宿豫郡
934 領縣四
935 户一千六百五十五
936 口七千三百七
937 宿豫武定七年置新昌武定七年置臨泗武定七年改蕭衍平原清河置有東西二竹城濠夷
938 髙平郡治大徐城
939 領縣四
940 戶九百二十
941 口三千九十六
942 髙平武定七年改蕭衍東平陽平清河歸義四郡置朱沛武定七年改蕭衍朱沛修儀安豐三郡置有朱沛水徐君墓即延陵季子掛劍處白水武定七年改蕭衍濟隂郡置襄邑武定七年改蕭衍舘陶下邳梁招髙平四縣置淮陽郡蕭衍置魏因之
943 領縣四
944 戶一千六百一十七
945 口七千二百七十七
946 角城武定七年改蕭衍臨清天水浮陽三縣置有昌武城綏化武定七年改蕭衍綏化呂梁二郡置有單甫城招義武定七年改蕭衍恩撫郡二縣置淮陽武定七年改蕭衍西淮郡七縣置晉寜郡蕭衍置魏因之
947 領縣四
948 户一千二百二十二
949 口五千二十三
950 臨清武定七年置魏興武定七年改蕭衍梁興臨沂興義三縣置有鵠城富城武定七年改蕭衍下邳扶風清河三郡置招農武定七年改蕭衍蘭陵郡十三縣置有晉寜城安逺郡武定七年改蕭衍安逺戍置治安逺城領縣二
951 戶五百八十
952 口二千三百八十二
953 鉅鹿郡治武定七年改蕭衍鉅鹿郡六縣置淮浦武定七年改蕭衍太山郡四縣置有寗浦臨沭郡蕭衍置魏因之
954 領縣二
955 戶五百三十五
956 口二千一百七
957 臨沭  招遠有馬㣲城
958 東徐州孝昌元年置永熙二年州郡陷武定八年復治下邳城領郡四   縣十六
959 戶六千二百八十一
960 口三萬六百六十五
961 下邳郡
962 領縣六
963 戶一千一百四十八
964 口三千七百三十九
965 下邳前漢屬東海後漢晉屬有沂水巨川神祠良城前漢屬東海後漢晉屬有栢山前漢屬臨淮後漢晉屬坊亭武定八年改晉寜置柵淵武定八年分宿豫置歸正武定七年置有陳珪墓
966 武原郡武定八年分下邳置
967 領縣三
968 戶二千八百一十七
969 口二萬五十五
970 武原前漢屬楚國後漢晉屬彭城後屬有武原水武原城徐偃王墓開逺武定八年分良城置有睹闌山祠艾山武定八年分僮置郯郡秦置漢髙改為東海後漢為國晉復武定八年改治郯城領縣四
971 戸一千二百一十九
972 口三千三百八
973 二漢晉屬有建陵山臨沂前漢屬後漢晉屬琅邪武定八年復建陵前漢屬有建陵山郡治有海王神白馬澤馬嶺山歸昌武定八年置臨清郡孝昌三年置盱眙郡武定八年改領縣三
974 户一千五百一十七
975 口三千五百六十三
976 下相前漢晉屬臨淮後漢屬下邳後屬睢陵武定七年置有睢水歸義武定七年置海州劉子業置青州武定七年改治龍沮城領郡六   縣十九
977 户四千八百七十八
978 口二萬三千二百一十
979 東彭城郡蕭衍置魏因之
980 領縣三
981 戶八百
982 口三千四百六十九
983 龍沮蕭衍置魏因之有即邱城房山安樂蕭衍置彭城縣武定七年改有伊萊山神聖母祠渤海蕭衍置清河縣武定七年改有東海明王神東海郡蕭衍改置北海郡武定七年復領縣四
984 戶一千二百四十二
985 口五千九百四
986 贛榆前漢屬琅邪後漢晉屬安流蕭衍置都昌縣武定七年改廣饒蕭賾置魏因之下密蕭衍置魏因之有堯廟
987 海西郡蕭鸞置東海郡武定七年改置領縣三
988 戶八百六十
989 口三千九百五十
990 襄賁二漢晉屬海西武定七年分襄賁置臨海蕭衍置魏因之沭陽郡蕭衍置僮陽郡武定七年改領縣四
991 户一千三百九十七
992 口七千五百八十三
993 下城武定七年置有浮瀆神臨渣武定七年置懐文武定七年置服武武定七年置有武都山
994 琅邪郡
995 領縣三
996 戶三百五十六
997 口一千三百七十一
998 海安蕭衍置魏因之有墜屋山蘆石山二漢屬東海晉曰臨朐屬蕭衍改為招逺武定七年復有朐城朐山郡治山寜蕭衍北譙郡武定七年改置武陵郡
999 領縣二
1000 户二百二十三
1001 口七百三十三
1002 上鮮蕭衍齊郡武定七年改置洛要蕭衍髙宻縣武定七年改有武陵城東豫州太和十九年晉治廣陵城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領郡六   縣十六
1003 戸三千九十九
1004 口一萬一千二十一
1005 汝南郡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領縣五
1006 户一千六百二十九
1007 口六千四百八十二
1008 南新息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北新息  安陽  汝陽長平
1009 東新蔡郡
1010 領縣四
1011 戶二百四十七
1012 口六百七十七
1013 固始太和二年置孝昌中陷武定七年復鮦陽太和二十三年置孝昌中陷武定七年復苞信孝昌中陷武定七年復汝陽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新蔡郡孝昌中陷武定七年復領縣二
1014 戶四百六十五
1015 口一千五百一十三
1016 苞信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長陵弋陽郡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領縣一
1017 戶一百三十七
1018 口五百三十三
1019 弋陽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有弋陽城黃水長陵郡蕭衍置魏因之
1020 領縣三
1021 戶三百八十七
1022 口一千三百六十三
1023 長陵蕭衍置魏因之苞信蕭衍置魏因之安寜蕭衍置魏因之有期思城孫叔敖廟陽安郡
1024 領縣一
1025 戶二十二
1026 口一百三十一
1027 永陽
1028 義州蕭衍置武定七年內屬
1029 戶二百一十五
1030 口三百二十二
1031 潁州孝昌四年置武泰元年陷武定七年復領郡二十   縣四十
1032 戶三千六百一
1033 口一萬三千三百四十三
1034 汝隂弋陽二郡蕭衍置雙頭郡縣魏因之領縣七
1035 戶一千六百六十五
1036 口六千七十八
1037 汝隂  陳留蕭衍置魏因之有髙塘陂蟹谷陂樓煩建義中陷武定七年復蕭衍置魏因之有荆亭城弋陽  新息太和十九年置弋陽後陷武定七年復蕭衍置新息合弋陽魏因之期思蕭衍置魏因之北陳留潁川二郡蕭衍為陳州武定七年改置領縣五
1038 戶三百五十一
1039 口一千二百七十二
1040 許昌蕭衍置魏因之  圉城  雍丘有蓬丘校水陳留  小黄治安陽城
1041 財丘梁興二郡蕭衍置魏因之領縣四
1042 戶二百八十三
1043 口一千六十九
1044 梁興蕭衍置魏因之有艾亭邱財丘  梁城蕭衍置魏因之汝陽蕭衍置魏因之西恒農陳南二郡蕭衍置魏因之領縣三
1045 戶二百三十一
1046 口八百六十四
1047 恒農  胡城蕭衍置魏因之有燋邱雉鮦二陂神廟南頓蕭衍置魏因之有閏水東陵城
1048 東郡汝南二郡治牛心邱
1049 領縣二
1050 戸一百四十七
1051 口六百二十一
1052 白馬  濟陽蕭衍置魏因之有石歴陂清河南陽二郡蕭衍置魏因之領縣三
1053 戶一百三十二
1054 口五百五十五
1055 清河蕭衍置魏因之南陽  汝南蕭衍置魏因之東恒農郡蕭衍置魏因之
1056 領縣三
1057 戶一百一十九
1058 口四百四十
1059 滎陽  陽武蕭衍置魏因之淮陽武定七年置有平陸新蔡南陳留二郡蕭衍置魏因之領縣一
1060 戶二百五十七
1061 口一千二百四十二
1062 鮦陽蕭衍置魏因之
1063 滎陽北通二郡蕭衍置魏因之領縣四
1064 戶一百七十七
1065 口四百七十二
1066 北通  臨淮蕭衍置魏因之臨沂  汝隂蕭衍置魏因之汝南太原二郡蕭衍置魏因之領縣四
1067 户八十七
1068 口四百六
1069 平豫  安城蕭衍置魏因之太原  新息蕭衍置魏因之新興郡蕭衍置魏因之
1070 領縣四
1071 户一百一十二
1072 口三百二十四
1073 安城郡治蕭衍置魏因之都立蕭衍置魏因之新興蕭衍置魏因之義興蕭衍置魏因之譙州景明中置渦陽郡孝昌中陷武定七年復置州治渦陽城領郡七   縣十七
1074 户二千六百一十七
1075 口七千八百二十一
1076 南譙郡司馬昌明置魏因之
1077 領縣四
1078 戸四百七十六
1079 口一千七百三十四
1080 渦陽武定六年置有北平城曹操祠茅岡武定六年置有石山祠栢橋武定六年置蜀坡武定六年置
1081 汴郡蕭衍置魏因之
1082 領縣二
1083 戸二百五十三
1084 口八百二十九
1085 有平阿山潁川
1086 龍亢郡蕭衍置魏因之
1087 領縣二
1088 戶三百三十三
1089 口一千六十六
1090 葛山武定六年置龍亢武定六年置蘄城郡蕭衍置魏因之
1091 領縣二
1092 戶三百二十四
1093 口七百六
1094 廣平武定六年置有艾平城黃丘蘄城武定六年置有蘄城下蔡郡蕭衍潁川郡武定六年改置領縣二
1095 戶三百四十
1096 口八百七十八
1097 黃城蕭衍黃城戍武定六年改置肥陽蕭衍寜陵縣武定六年改有大浮城石子澗臨渙郡蕭衍置魏因之
1098 領縣三
1099 戶七百九
1100 口二千六十二
1101 白撣治白撣城丹城治費城渙北有石城蒙郡蕭衍置魏因之
1102 領縣二
1103 戶一百八十一
1104 口五百四十六
1105 勇山有丹城勇山祠郡治北荆州武定二年置
1106 領郡三   縣八
1107 戶九百三十三
1108 口四千五十六
1109 伊陽郡武定二年置治伏流城後陷寄治州城領縣一
1110 戶四十八
1111 口二百八十三
1112 南陸渾
1113 新城郡天平中置治孔城後陷徙治州城領縣二
1114 戶三百三十一
1115 口一千四百八十四
1116 新城二漢晉屬河南北陸武定五年陷汝北郡孝昌二年置治陽仁城天平二年罷武定元年復移治梁崔塢五年陷闕年復治楊志塢領縣五
1117 戸五百五十四
1118 口二千二百八十九
1119 石臺有平州城南汝原有汝水石澗水治城  東汝南有石樓山黄陂隔陂有廣城澤
1120 陽州天平初置尋陷武定初復領郡二   縣七
1121 宜陽郡孝昌初置屬州天平初屬領縣三
1122 宜陽  西新安孝昌三年置東亭金門郡天平初置
1123 領縣四
1124 金門  南澠池  南陜  盧氏南司州劉彧置司州正始元年改為郢州孝昌三年陷蕭衍又改為司州武定七年復改置領郡二   縣七
1125 齊安郡正始元年置
1126 領縣三
1127 保城劉駿置魏因之有羅山廟有石城山有霸山廟齊安正始元年置義陽郡魏文帝置後罷晉武帝復領縣二
1128 平陽有師水義陽晉屬宋安郡劉彧置魏因之
1129 領縣二
1130 樂寜有成陽關雞頭山東隨有黄峴關長平山廟楚州蕭衍置北徐州武定七年改治鍾離城領郡十二   縣二十九
1131 彭沛二郡
1132 領縣三
1133 南陽有曲陽城中陽  洛陽馬頭郡
1134 領縣二
1135 蘄  平預
1136 沛郡
1137 領縣三
1138 蕭  相  已吾有當塗山荆山安定郡
1139 領縣四
1140 濮陽  臨涇  新豐  南陽
1141 廣梁郡
1142 領縣一
1143 相邑
1144 魯郡蕭衍置魏因之
1145 領縣三
1146 鄒  碭  魯
1147 北譙郡治隂陵城
1148 領縣二
1149 南蔡  北譙有茍甫城龍淵濟陽郡
1150 領縣四
1151 樂平  雎陽  頓丘  齊丘
1152 北陽平郡
1153 領縣二
1154 陽平  濮陽
1155 鍾離陳留二郡
1156 領縣五
1157 有孤山白石山朝歌有九山城黄溪水零  浚儀  灌丘有郡陽城合州蕭衍置魏因之治合肥城領郡八   縣十七
1158 汝陰郡州治
1159 領縣二
1160 汝陰  天水
1161 南頓郡
1162 領縣二
1163 南頓  和城
1164 南梁郡
1165 領縣二
1166 慎  南髙
1167 北梁郡
1168 領縣二
1169 北蒙  北陳
1170 南譙郡
1171 領縣二
1172 蘄  邵陵
1173 廬江郡
1174 領縣三
1175 有野又山北始新  南始新西汝南郡
1176 領縣二
1177 安城有金牛山新野
1178 北陳郡
1179 領縣二
1180 西華有野王城舒水陽夏
1181 霍州蕭衍置魏因之
1182 領郡十七   縣三十六
1183 安豐郡治洛歩城
1184 領縣一
1185 安豐郡治
1186 平原郡
1187 領縣一
1188 清化
1189 北潁川郡
1190 領縣三
1191 潁川  邵陵  天水
1192 梁興郡
1193 領縣一
1194 陽夏郡治
1195 陳郡
1196 領縣三
1197 開  陽夏  鮦陽
1198 北陳郡治衛山城
1199 領縣一
1200 陽夏
1201 扶風郡治烏溪城
1202 北沛郡
1203 領縣五
1204 沛  曲陽  相  順  新蔡郡治南陳郡州治
1205 領縣二
1206 南陳治𤣥康城邉水
1207 新蔡郡
1208 領縣三
1209 汝陽  新蔡  固始
1210 岳安郡
1211 領縣二
1212 安成  義興
1213 邉城郡治麻歩山
1214 領縣一
1215 史水
1216 西邉城郡
1217 領縣三
1218 史水  宇樓  開化
1219 西沛郡
1220 領縣三
1221 蕭  沛  平陽
1222 淮南郡
1223 領縣三
1224 淮南  新興  清河
1225 樂安郡
1226 領縣三
1227 新蔡  樂安  潁川
1228 南潁川郡
1229 領縣一
1230
1231 睢州蕭衍置潼州武定元年平改置治取慮城領郡五   縣十二
1232 淮陽郡武定六年置
1233 領縣二
1234 淮陽武定六年置睢陵武定六年置有馬牙城榖陽郡治榖陽城太和中置鎮世宗開置平陽郡孝昌中陷武定六年復改領縣二
1235 連城武定六年置有豪城濊水髙昌武定六年置郡治有項羽祠雎南郡蕭衍置沛郡武定六年改領縣二
1236 斛城武定中改蕭衍淮陽置有五丈陂扶離城新豐武定六年置南濟隂郡治竹邑城孝昌中陷蕭衍為睢州武定五年復領縣二
1237 頓丘  定陶有諸陽山
1238 臨潼郡治臨潼城孝昌中陷武定六年置領縣四
1239 晉陵郡治武定六年置取慮州治寜陵武定六年置夏丘武定六年置有夏丘城南定州蕭衍置魏因之治蒙籠城領郡五   縣七
1240 弋陽郡州治
1241 領縣二
1242 汝南  期思
1243 汝陰郡治汝陰城
1244 領縣一
1245 汝陰
1246 安定郡
1247 領縣一
1248 安定
1249 新蔡郡治新蔡城
1250 領縣一
1251 新蔡
1252 北建寜郡
1253 領縣二
1254 建寜  陽武
1255 西楚州蕭衍置魏因之治楚城領郡三   縣七
1256 汝陽郡蕭衍置魏因之
1257 領縣一
1258 義陽蕭衍置魏因之
1259 仵城郡蕭衍置魏因之
1260 領縣二
1261 城陽蕭衍置魏因之淮隂蕭衍置魏因之城陽郡蕭衍置魏因之
1262 領縣四
1263 淮隂蕭衍置魏因之平春蕭衍置魏因之義興蕭衍置魏因之晈城蕭衍置魏因之蔡州治豫州鮦陽縣新蔡城
1264 領郡二   縣四
1265 新蔡郡治四望城
1266 領縣二
1267 南趙   新蔡
1268 汝南郡治白馬澗
1269 領縣二
1270 新息  南頓
1271 西淮州蕭衍置魏因之治豫州界白茍堆領郡一   縣二
1272 淮川郡州治
1273 領縣二
1274 真陽  梁興
1275 譙州蕭衍置魏因之治新昌城領郡四   縣十五
1276 髙塘郡治髙塘城
1277 領縣四
1278 平阿  𥂟塘  石城  蘭陵
1279 臨徐郡治葛城
1280 領縣三
1281 懐徳  烏江  酇
1282 南梁郡
1283 領縣四
1284 慎  梁  蒙  譙
1285 新昌郡州治
1286 領縣四
1287 赤湖  荻港  薄陽  頓丘
1288 揚州後漢治歴陽魏治夀春後治建業晉亂置豫州劉裕蕭道成並同之景明中改孝昌中陷武定中復領郡十   縣二十一
1289 梁郡州治
1290 領縣二
1291 崇義有楚城韓城有馬頭城淮南郡
1292 領縣三
1293 夀春故楚有倉陵城汝隂有楊泉城少溝水西宋北譙郡永平元年置
1294 領縣二
1295 安陽  北譙
1296 陳留郡
1297 領縣二
1298 浚儀有竹城雍丘有曹城北陳郡
1299 領縣一
1300 長平有沙陵城
1301 邉城郡
1302 領縣二
1303 期思郡治有九口山豐城
1304 新蔡郡
1305 領縣二
1306 新蔡郡治有大蘓山固始有大城陂安豐郡
1307 領縣二
1308 安豐有闕城松兹有闕城闕城下蔡郡
1309 領縣二
1310 下蔡  樓煩
1311 潁州郡
1312 領縣三
1313 相  西華有澤水許昌有硖石山淮州蕭衍置魏因之治淮隂城領郡四   縣九
1314 盱眙郡治盱眙城
1315 領縣三
1316 盱眙郡治陽城  直瀆
1317 山陽郡治山陽城
1318 領縣二
1319 山陽郡治左鄉
1320 淮隂郡
1321 領縣三
1322 富陵  懐恩州郡治
1323 陽平郡治陽平城
1324 領縣一
1325 太清郡治
1326 仁州蕭衍置魏因之治赤坎城領郡一   縣二
1327 臨淮郡
1328 領縣二
1329 已吾州郡治義城
1330 光州蕭衍置魏因之治光城
1331 領郡五   縣十
1332 北光城郡
1333 領縣二
1334 光城州治樂安
1335 弋陽郡
1336 領縣二
1337 北弋陽郡治南弋陽
1338 梁安郡
1339 領縣二
1340 濟陽郡治陽城
1341 南光城郡
1342 領縣二
1343 光城郡治南樂安
1344 宋安郡治大城
1345 領縣二
1346 樂寜郡治宋安
1347 南朔州蕭衍置魏因之治齊坂城領郡六   縣六
1348 梁郡
1349 領縣一
1350 新息
1351 新蔡郡
1352 領縣一
1353 鮦陽
1354 邉城郡治石頭城
1355 領縣一
1356 邉城
1357 義陽郡
1358 領縣一
1359 義陽
1360 新城郡治新城有關城
1361 領縣一
1362 新城
1363 黄川郡
1364 領縣一
1365 安定
1366 南建州蕭衍置魏因之治髙平城領郡七   縣十七
1367 髙平郡
1368 領縣四
1369 髙平  譙  弋陽  義昌
1370 新蔡郡
1371 領縣二
1372 新蔡  安定
1373 陳留郡
1374 領縣三
1375 陳留郡治 京兆  潁川
1376 魯郡
1377 領縣二
1378 魯  義興
1379 南陳郡
1380 領縣二
1381 南陳  環城
1382 光城郡
1383 領縣三
1384 光城  邉城  婆水
1385 清河郡
1386 領縣一
1387 清河
1388 南郢州蕭衍置魏因之治赤石關領郡三   縣七
1389 定城郡
1390 領縣二
1391 宇婁  邉城
1392 邉城郡
1393 領縣一
1394 茹由
1395 光城郡治赤石城
1396 領縣一
1397 光城
1398 沙州蕭衍置魏因之治白沙關城領郡二   縣二
1399 建寧郡
1400 領縣一
1401 建寧
1402 齊安郡
1403 領縣一
1404 梁豐
1405 北江州蕭衍置魏因之治鹿城闕領郡六   縣六
1406 義陽郡
1407 領縣一
1408 義陽州郡治
1409 齊昌郡
1410 領縣一
1411 齊昌
1412 新昌郡
1413 領縣一
1414 興義
1415 梁安郡治建昌郡
1416 領縣一
1417 梁興
1418 光城郡
1419 領縣一
1420 光城
1421 齊興郡
1422 領縣一
1423 西平
1424 湘州蕭衍置魏因之治大治關城領郡三   縣三
1425 安蠻郡
1426 領縣一
1427 新化州郡治
1428 梁寧郡
1429 領縣一
1430 灄陽
1431 永安郡
1432 領縣一
1433 新城
1434 汴州蕭衍置魏因之治汴城
1435 領郡二   縣四
1436 沛郡
1437 領縣三
1438 蕭  潁川  相
1439 臨淮郡
1440 領縣一
1441 臨淮
1442 財州武定八年置治豫州鮦縣固始城前件自揚州已下二十二州並緣邉新附地居險遠故郡縣戶口有時而闕
1443 魏書卷一百六中
1444 魏書卷一百六中考證
1445 兖州注魏晉治丘○字以宋志証之則魏晉治廩丘當作廩
1446 青州注治東陽○東陽城在益都縣通典曰即青州治東城是也
1447 樂安郡注漢髙帝為千乗國○漢書髙帝置千乘郡未嘗建國此國字係郡字之訛
1448 濟南郡蓍○臣召南按蓍字乃著字之誤兩漢有著縣屬濟南晉省劉宋復置後魏因之此注謂晉屬誤也蘭陵郡戶十千四百二十四○十必係訛字濟隂郡離孤○孤當作狐又注有離孤城亦誤漢志可證
1449 譙郡注晉以為郡○臣召南按譙郡始置於曹魏不始於晉也志誤
1450 漢廣郡昆陽注新安○新安下當有城字各本俱脫郯郡注後漢為國晉復○臣召南按後漢之初雖嘗封東海王後復為東海郡晉因之非至晉始復也東豫州注太和十九年晉治廣陵城○臣召南按年字下當有置字各本並脫
1451 邉城郡豐城○臣召南按此與期思並屬邉城郡監本誤刋豐城二小字於期思注下則邉城郡少一縣矣今改正
1452 前件自揚州已下二十二州○當云自揚州已下一十二州指揚州淮州仁州光州南朔州南建州南郢州沙州北江州湘州汴州財州也各本俱誤作二十二州又揚州監本誤陽州今改正
1453 魏書卷一百六中考證
1454 欽定四庫全書
1455 魏書卷一百六下
1456 齊     魏    收    撰志第七
1457 地形二下
1458 雍州漢改曰涼治漢陽郡隴縣後治長安領郡五  縣三十一
1459 京兆郡秦為內史漢髙帝為渭南郡武帝為京兆尹後漢因之屬司隷魏改屬領縣八
1460 長安漢髙帝置二漢晉屬有昆明池周靈臺鎬池彪池水二漢晉屬二漢曰杜陵晉曰杜城後改二漢屬右扶風晉屬始平真君七年分屬豐水出焉山北有風涼原有苦谷滻水出焉有杜城新豐漢髙帝置二漢晉屬有驪山戲亭首谷水霸城郡治二漢曰霸陵晉改屬有軹道亭長門亭灞水溫泉安昌陂隂槃二漢屬定安晉屬真君七年併新豐太和十一年復有鴻門亭靈谷水戲水藍田二漢晉屬真君七年併霸城太和十一年復有白鹿原馮翊郡故秦內史漢髙帝二年更名河上郡九年復為內史武帝為左內史後為左馮翊後改領縣六
1461 髙陸郡治二漢曰髙陵屬晉屬京兆魏明帝改屬有薄水頻陽秦置二漢晉屬有廣武城南鹵原鹽池萬年漢髙帝置二漢晉屬京兆後屬有漆沮水蓮芍二漢晉屬有據城下邽城廣陽景明元年置太和二十二年置扶風郡故秦內史漢髙帝二年更名為中地郡九年復為內史武帝為右內史太初中更名主爵都尉為右扶風後改世祖真君年中併始平郡屬焉領縣五
1462 好畤郡治前漢屬後漢晉罷後復有武都城始平魏置晉屬始平有溫泉新市城美陽槐里二漢晉屬始平周曰大邱秦更名廢邱漢髙帝改有板橋泉 盩厔漢武帝置屬後漢晉罷後復真君七年併武功屬焉咸陽郡
1463 領縣五
1464 石安石勒置秦孝公築渭城名咸陽宮有四皓祠安陵城杜鄠亭竇氏泉周文王祠池陽郡治二漢屬左馮翊晉屬扶風後屬有鄭白渠靈武前漢屬北地後漢罷晉復真君七年分屬焉寜夷有甘泉九㚇山涇陽真君七年併石安景明二年復屬北地郡魏文帝分馮翊之祋祤置領縣七
1465 富平真君八年罷泥陽弋居屬焉有北地城漢武帝祠泥陽二漢晉屬真君七年併富平景明元年復有慈城山弋居二漢屬晉罷後復真君七年併富平後復雲陽二漢屬左馮翊晉罷後復屬有蒲池水雲陽宮銅官真君七年置有關山石槃山土門景明元年置有土門山宜君真君七年置有宜君水
1466 岐州太和十一年置治雍城鎮領郡三  縣八
1467 平秦郡太延二年置
1468 領縣三
1469 二漢晉屬右扶風後屬有周城周城真君六年置橫水真君十年分周城置武都郡太延年置
1470 領縣三
1471 平陽真君六年置有新谷五丈原郿塢南田  髙車武功郡太和十一年分扶風置領縣二
1472 美陽二漢晉屬扶風真君七年罷郡屬焉後屬有岐山太白山美原廟駱谷邵亭漢西太和十一年分好畤置有梁山武都城
1473 秦州治上封城
1474 領郡三  縣十三
1475 天水郡漢武帝置後漢明帝改為漢陽郡晉復領縣五
1476 上封前漢屬隴西後漢屬漢陽晉屬犯太祖諱改有席水顯新後漢屬漢陽晉屬真君八年併安夷後屬平泉  當亭真君八年置略陽郡晉武帝分天水置
1477 領縣五
1478 安戎前漢曰戎邑屬天水後漢晉罷後改屬有董城綿諸前漢屬天水後漢晉罷後復屬有榆亭隴城前漢屬天水後漢屬漢陽晉罷後復屬有隴城略陽城清水前漢屬天水後漢罷晉復屬阿陽前漢屬天水後屬漢陽晉罷太和十一年復屬漢陽郡真君七年分天水置
1479 領縣三
1480 黄瓜真君八年置有始昌城陽亷有鄧松山階陵南秦州真君七年置仇池鎮太和十二年為渠州正始初置治洛谷城領郡六  縣十八
1481 天水郡真君七年置
1482 領縣三
1483 水南郡治真君二年置平泉真君三年置平原漢陽郡真君五年置
1484 領縣二
1485 榖泉  蘭倉郡治真君三年置有雷牛山黃帝洞武都郡漢武帝置
1486 領縣四
1487 石門郡治真君九年置有羌道城白水真君九年置郡後改東平真君九年置孔提武階郡
1488 領縣三
1489 北部  南五部太和四年置郡後改赤萬太和四年置郡後改修武郡
1490 領縣四
1491 平洛太和四年置●樹太和八年置下辨二漢晉屬武都郡太和四年分屬焉廣長郡治太和四年置
1492 仇池郡
1493 領縣二
1494 階陵真君四年置有牛頭山倉泉太和四年置南岐州
1495 領郡三
1496 固道郡延興四年置
1497 廣化郡
1498 廣業郡
1499 東益州治武興
1500 領郡七  縣十六
1501 武興郡
1502 領縣四
1503 景昌   武興州郡治石門  武安仇池郡
1504 領縣二
1505 西鄉  西石門
1506 槃頭郡
1507 領縣二
1508 武世  萇舉
1509 廣萇郡
1510 領縣二
1511 萇廣  新巴
1512 廣業郡
1513 領縣二
1514 廣業  廣化
1515 梓潼郡
1516 領縣二
1517 華陽  興宋
1518 洛聚郡
1519 領縣二
1520 武都  明水
1521 益州正始中置
1522 領郡五  縣十
1523 東晉夀郡司馬徳宗置魏因之領縣四
1524 黃  石亭  晉安司馬徳宗置魏因之晉夀晉恵帝置屬梓潼後屬西晉夀郡
1525 領縣一
1526 隂平
1527 新巴郡司馬徳宗置魏因之
1528 領縣一
1529 新巴司馬徳宗置魏因之
1530 南白水郡
1531 領縣二
1532 始平  京兆
1533 宋熙郡
1534 領縣二
1535 興樂  元夀
1536 巴州郡縣闕
1537 梁州蕭衍梁秦二州正始初改置領郡五  縣十四
1538 晉昌郡
1539 領縣三
1540 龍亭有安國城鎮勢山灙水興勢延昌三年置南城襃中郡
1541 領縣三
1542 襃中二漢晉屬漢中後罷永平四年復屬武鄉延昌元年置有牛頭山亷水安康郡劉凖置魏因之
1543 領縣二
1544 安康二漢曰安陽屬漢中漢末省魏復武帝更名屬魏興郡後屬有直水寕都漢中郡秦置
1545 領縣三
1546 南鄭二漢晉屬漢隂有胡城城固二漢晉屬華陽郡
1547 領縣三
1548 華陽有黃牛山亷水蕭何城沔陽二漢晉屬漢中後屬有白馬城黃沙城諸葛亮廟嶓冢有嶓冢山漢水出焉
1549 南梁州郡縣闕
1550 東梁州
1551 領郡三  縣四
1552 戸一千二百二十二
1553 金城郡
1554 領縣一
1555 戸二百八十六
1556 直城
1557 安康郡
1558 領縣一
1559 戸六百一十八
1560 安康
1561 魏明郡
1562 領縣二
1563 戸三百一十八
1564 漢陽  寧都
1565 涇州治臨涇城
1566 領郡六  縣十七
1567 安定郡漢武帝置太和十一年罷石堂郡以其縣屬領縣五
1568 安定前漢屬後漢晉罷後復有銅城臨涇二漢晉屬有洪城朝那二漢晉屬有當原城胡城烏氐二漢晉屬有岐山涇郷城陽邑城撫夷城石堂有自度山隴東郡
1569 領縣三
1570 涇陽前漢屬安定後漢晉罷屬後復有薄落山涇水出焉白城方石淵隴山祖居前漢屬罷後復屬武威晉罷後復屬撫夷前漢屬安定後漢晉罷後復屬新平郡後漢獻帝建安中置
1571 領縣四
1572 白土二漢屬上郡晉屬金城後屬有岐亭嶺爰得前漢屬安定後漢晉罷後復屬有邑成東魏城三水二漢屬安定晉罷後復屬有隨意城髙平二漢屬安定晉罷後復屬有石門山隨平郡
1573 領縣二
1574 鶉觚前漢屬山城後漢晉屬安定後有孤原亭臺山東槃平涼郡
1575 領縣二
1576 鶉隂郡治前漢屬安定後漢屬武威晉罷後復屬有凡亭涇陽平涼城隂密前漢屬安定後漢罷晉復後屬
1577 平原郡
1578 領縣一
1579 隂槃二漢屬安定晉屬京兆後屬有安城安武城河州有伏乾闕二字真君六年置鎮後改治抱至領郡四  縣十四
1580 金城郡漢昭帝置後漢建武十三年闕隴西孝明復
1581 榆中二漢晉屬大夏二漢屬隴西晉屬晉興皇興三年改為郡後復屬有白水金桞城武始郡晉分隴西置
1582 領縣三
1583 勇田真君八年置郡後改狄道二漢屬隴西晉屬陽素洪和郡
1584 領縣三
1585 水池真君四年置郡後改藍川真君八年置郡後改蕈州延興四年置臨洮郡二漢晉縣屬隴西真君六年改置領縣三
1586 龍城太和十年置石門太和九年置赤水渭州
1587 領郡三  縣六
1588 隴西郡秦置
1589 領縣二
1590 襄武  首陽
1591 南安陽郡
1592 領縣二
1593 桓道  中陶
1594 廣寧郡
1595 領縣二
1596 彰  新興真君八年罷中陶祿部襄武屬焉原州太延二年置鎮正光五年改置并置郡縣治髙平城領郡二  縣四
1597 髙平郡
1598 領縣二
1599 髙平  里亭
1600 長城郡
1601 領縣二
1602 黃石  白池
1603 涼州漢置治隴神䴥中為鎮太和中復領郡十  縣二十
1604 戶三千二百七十三
1605 武安郡
1606 領縣一
1607 戶三百七十三
1608 宜盛
1609 臨杜郡杜一作社
1610 領縣二
1611 戶三百八十九
1612 安平  和平
1613 建昌郡
1614 領縣三
1615 戶六百五十七
1616 榆中  治城  蒙水
1617 番和郡
1618 領縣二
1619 戶一百三十九
1620 彰  燕支
1621 泉城郡
1622 領縣一
1623 户七十九
1624 新陽
1625 武興郡
1626 領縣三
1627 戸三百八十五
1628 晏然  馬城  休屠
1629 武威郡漢武帝置
1630 領縣二
1631 戶三百四十
1632 林中  襄城有休屠城武始澤昌松郡
1633 領縣三
1634 戶三百九十七
1635 溫泉  揟次本作撮沙又作揖次莫口東涇郡
1636 領縣一
1637 戶一百九十一
1638 台城
1639 梁寧郡
1640 領縣二
1641 戶三百三十一
1642 園池  貢澤
1643 鄯州郡縣闕
1644 瓜州郡縣闕
1645 華州太和十一年分秦州之華山澄城白水置領郡三  縣十三
1646 華山郡
1647 領縣五
1648 華隂前漢屬京兆後漢晉屬恒農後屬有華山集仙館巨靈原濕關北鄉城重泉城二漢晉屬京兆後屬有廣鄉原鄭城赤城夏陽二漢晉屬馮翊後屬故少梁秦惠文王更名有梁山龍門山黒水城敷西太和十一年分夏陽置有武平城髙平城郃陽二漢晉屬馮翊後罷太和二十年復屬澄城郡真君七年置
1649 領縣五
1650 澄城真君七年置有杏城五泉真君七年置有五泉水濕水石谷城三門真君七年置有陽苑城衙城宮城真君七年置南五泉太和十一年置白水郡太和二年分澄城置
1651 領縣三
1652 姚谷太和二年置有黃崖山白水太和二年置有五龍山粟邑城南白水太和十一年分闕白水置有闕
1653 北華州太和十五年置東秦州後改治杏城領郡一  縣七
1654 戶一萬一千五百九十七
1655 中部郡
1656 領縣四
1657 戶八千九百二十四
1658 中部姚興置魏因之石保有回女山狄道有狄兔城淺石山長城有五郊城敷城郡
1659 領縣三
1660 戸五千六百七十二
1661 敷城有女隂山洛川真君中置定陽豳州皇興二年為華州延興二年為三縣疑太和十一年改為班州十四年為邠州二十年改焉領郡三  縣十
1662 西北地郡秦昭王置
1663 領縣三
1664 彭陽二漢屬安定晉罷後復屬富平二漢晉屬北地後屬有神泉靈州城彰獵山安武前漢屬安定後漢晉罷後復屬
1665 趙興郡真君二年置
1666 領縣五
1667 陽周前漢屬上郡後漢晉罷後復屬有橋山黃帝冢泥陽城髙平城秋水獨樂前漢屬上郡後漢晉罷後復屬定安真君二年置趙安真君二年置髙望真君二年置有髙望山襄樂郡太和十一年置
1668 領縣二
1669 襄樂前漢屬上郡後漢晉罷後復屬膚施二漢屬上郡晉罷後復屬有五龍山黃帝祠夏州赫連屈孑所都始光四年平為統萬鎮太和十一年改置治大夏領郡四  縣九
1670 化政郡太和十二年置
1671 領縣二
1672 革融  巖綠一夲作嚴緣
1673 闡熙郡太和十二年置
1674 領縣二
1675 山鹿  新●
1676 金明郡真君十二年置
1677 領縣三
1678 永豐真君十三年置啓寧  廣洛真君十年置代名郡太安二年置
1679 領縣二
1680 呼酋太安二年置有橫水渠搜太和二年置東夏州延昌二年置
1681 領郡四  縣九
1682 徧城郡太和元年置
1683 領縣二
1684 廣武前漢屬太原後漢晉屬鴈門後屬有三城徧城沷野二漢屬朔方晉罷後復屬朔方郡漢武帝置
1685 領縣三
1686 魏平  政和  朔方二漢屬晉罷後復有貴堛澤定陽郡二漢縣屬上郡太安中改置領縣二
1687 臨戎二漢屬朔方晉罷後復屬臨真有丹陽山白泉上郡秦置
1688 領縣二
1689 石城  因城
1690 秦州神䴥元年置雍州延和元年改太和中罷天平初復後䧟領郡三  縣七
1691 河東郡秦置治蒲坂
1692 領縣五
1693 安定太和元年置蒲坂二漢晉屬有華陽城雷首山南解二漢晉曰解屬後改有桑泉城北解太和十一年置有張楊城猗氏二漢晉屬河東後復屬有介山塘北鄉郡
1694 領縣二
1695 北猗氏太和十一年置有解城汾隂二漢晉屬河東後屬有北鄉城后土祠陕州太和十一年置治陕城八年罷天平初復後䧟領郡五  縣十一
1696 恒農郡前漢置以顯祖諱改曰恒領縣三
1697 陕中  北陕二漢晉曰陕屬有曲沃城鄧芝祠太和十一年置有三崤山白楊谷西恒農郡
1698 領縣一
1699 恒農二漢晉屬恒農後屬有桃林澠池郡
1700 領縣二
1701 俱利  北澠池太和十一年置有馬頭山俱利城生耳山石城郡正始二年置縣後改
1702 領縣一
1703 同堤
1704 河北郡
1705 領縣四
1706 北安邑二漢晉曰安邑屬河東後改太和十一年置為郡十八年復屬南安邑太和十一年置有中條山河北二漢晉屬河東後屬有芮城立城嬀水首陽山伯夷叔齊墓太陽二漢晉屬河東後屬有虞城夏陽城
1707 洛州太延五年置荊州太和十一年改治上洛城領郡五  縣七
1708 上洛郡晉武帝置
1709 領縣二
1710 上洛前漢屬恒農後漢屬京兆晉屬有丹水南秦水漢髙祖祠四皓祠髙東祠拒陽上庸郡皇興四年置東上洛永平四年改領縣二
1711 前漢屬恒農後漢屬京兆晉屬上洛後屬有京城豐陽郡治太安二年置有圏地魏興郡太延五年置
1712 領縣一
1713 陽亭太和五年置
1714 始平郡景明元年置
1715 領縣一
1716 上洛
1717 萇和郡景明元年置
1718 領縣一
1719 南商
1720 荆州後漢治漢夀魏晉治江陵太延中治上洛太和中治穰城領郡八  縣四十八
1721 南陽郡秦置
1722 領縣十
1723 二漢晉屬有清水梅溪水新城太和二十二年置有覆釡山赤石山冠軍漢武帝置二漢晉屬有湍水羊角舞隂二漢晉屬有橫山二漢晉屬有大鼔谷懸鼔山云陽二漢晉曰育陽屬司馬昌明改魏因之西平有精山赭山湼陽二漢晉屬有湼上陌  西鄂二漢普屬有棘山華城張衡碑順陽郡魏分南陽置曰南鄉司馬衍更名魏因之領縣五
1724 南鄉後漢屬南陽普屬南鄉丹水前漢屬恒農後漢屬南陽普屬南鄉臨洮有洮山槐里   順陽二漢屬南陽普屬南鄉漢哀帝置即博山也後漢明帝改新野郡普恵帝置
1725 領縣三
1726 二漢屬南陽普屬義陽後屬新野二漢屬南陽普屬義陽後屬池陽東恒農郡太和中置
1727 領縣六
1728 西城二漢屬漢中普屬魏興後屬北酈有長山南鄉 左南鄉有凡亭山上憶  東石
1729 漢廣郡
1730 領縣二
1731 南棘陽二漢屬南陽普屬義陽二漢普曰棘陽後改屬有漢廣城西棘陽襄城郡
1732 領縣九
1733 方城有赭陽城七石山郏城有崩石山伏城有廣陽山舞隂有唐山清水翼陽有招泉鄭  北平有因城赭城有陵中山北清郡
1734 領縣二
1735 武川有滍城鹿鳴山農山北雉二漢晉曰雉屬南陽後改屬有西鄂城恒農郡
1736 領縣四
1737 國  恒農  南酈  邯鄲
1738 襄州孝昌中置
1739 領郡六  縣二十
1740 襄城郡蕭道成置魏因之治赭陽城領縣六
1741 方城 郏城 伏城 舞隂 翼陽 赭城舞隂郡孝昌中置
1742 領縣二
1743 舞隂  安陽
1744 南安郡太和十三年置郢州十八年改為南中府天平初罷府置後䧟領縣四
1745 安南  南舞  葉  南定
1746 期城郡孝昌中置
1747 領縣四
1748 西舞陽 東舞陽 南陽 新安
1749 北南陽郡孝昌中置為宣義郡後改州治領縣二
1750 北平  白水
1751 建城郡太和十八年置景明末罷郡置戌永熙二年復領縣二
1752 赭陽  北方城
1753 南襄州
1754 領郡三  縣五
1755 西淮郡
1756 領縣二
1757 鍾離  襄城
1758 襄城郡
1759 領縣二
1760 陳陽  上馬
1761 北南陽郡
1762 領縣一
1763 南陽
1764 南廣州
1765 領郡五  縣七
1766 襄城郡
1767 領縣一
1768 襄城
1769 魯陽郡
1770 領縣二
1771 冠軍  繁昌
1772 髙昌郡
1773 領縣一
1774 髙陽
1775 南陽郡
1776 領縣一
1777 南陽
1778 襄城郡
1779 領縣二
1780 扶城  南陽
1781 郢州
1782 領郡三  縣八
1783 安陽郡
1784 領縣四
1785 真陽  安陽  清隂一本作青邱  淮隂城陽郡
1786 領縣三
1787 平春  義陽  義興
1788 汝南郡
1789 領縣一
1790 上蔡
1791 南郢州
1792 領郡十二  縣二十九
1793 北遂安郡
1794 領縣一
1795 新安
1796 馮翊郡
1797 領縣四
1798 山陽  彭城  城  建安
1799 江夏郡
1800 領縣二
1801 屈陽  郢陽
1802 闕字子郡
1803 領縣四
1804 南新陽  西新  北新陽  新與香山郡
1805 領縣二
1806 北新安  鄖陽
1807 永安郡
1808 領縣二
1809 永安  南新興
1810 新平郡
1811 領縣二
1812 城  安城
1813 永安郡
1814 領縣二
1815 劉剛  上城
1816 宕鄀郡
1817 領縣三
1818 西新化  東平陽  安城
1819 宜民郡
1820 領縣三
1821 西新安  新安  平陽
1822 南遂安郡
1823 領縣一
1824 安興
1825 闕二字
1826 領縣三
1827 東新市  西新市  長安
1828 析州
1829 領郡五  縣十一
1830 修陽郡
1831 領縣二
1832 蓋陽  修陽
1833 固郡
1834 領縣三
1835 懐裏  南陽  固
1836 朱陽郡
1837 領縣二
1838 黃水  朱陽
1839 南上洛郡
1840 領縣二
1841 單水  南上洛
1842 析陽郡
1843 領縣二
1844 西析陽  東析陽
1845 魏書卷一百六下
1846 魏書卷一百六下考證
1847 京兆郡注漢髙帝為渭南郡武帝為京兆尹○臣召南按髙帝九年即復為內史不稱渭南郡矣志似疎扶風郡槐里注周曰大丘○臣召南按漢志槐里周曰犬丘懿王都之非大丘也此當係傳寫之誤安定郡烏氐○臣召南按漢志晉志作烏氏後漢郡國志作烏枝此作烏氐當是氏字誤多一㸃耳隴東郡祖居注前漢屬罷後復屬武威○臣召南按祖居即二漢之祖厲縣也前屬安定後屬武威此注前漢屬下似脫安定二字衍罷字又訛後漢漢字為復字
1848 随平郡鶉鵤注前漢屬山城○鶉鵤前漢志作鶉孤後漢及晉志作鶉觚傅休奕封鶉觚男即此縣也此志作鵤蓋誤又此縣前漢屬北地此誤作屬山城前漢並無郡名山城也
1849 徧城郡沷野○沷野當作沃野前漢志作沃壄後漢志作沃野
1850 南陽郡冠軍注羊角○羊角下疑有脱字湼陽注有湼○以縣在湼水之陽故名有湼之下當有水字
1851 魏書卷一百六下考證
URN: ctp:ws498214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